常山:破解成长烦恼,助推小微企业园建设迈入快车道

2018年12月01日 10:09:5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通讯员 尹晓

  为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山县科学研判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政府、企业、村集体等多元力量,多主体、多模式、多渠道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园建设质量不高、规模过小、速度不快、配套不全等问题。截止目前,新建成小微园2个,建筑面积5.5万㎡,新增产值2亿元;在建小微园4个,预计可吸引约90家企业签约。

  机制领航,统筹小微企业园建设方向。

  一是党建引领。该县成立小微企业园建设工作专班,抽调经信、国土、住建、规划等精兵强将进行运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承担小微企业园建设的规划指导、任务部署、协调推进和政策落实等任务。落实经济开发区、辉埠镇属地主体责任,制定“作战图”,倒排时间表,一盘棋做谋划,一幅图干到底,依照节点计划有序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

  二是规划引路。该县制定实施小微企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低效用地等进行规划布局,解决一批规模以下企业用地问题,在条件成熟地块先行先试,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布局、平台整合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等,采用“园中园”模式与各平台、特色小镇融合布局;按照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设计园区建筑功能、结构,完善交通、物流、研发、生活等园区配套。

  三是模式引导。该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推进以工业地产开发的模式建设小微企业园,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园采取PPP、企业集资联建(众筹投资)、龙头企业开发等多种模式,吸引民间投资。推行专业化工业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倡导引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园区工业物业管理模式,推动建立产权清晰、职责明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小微企业园运营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破除阻力,提升小微企业园产业实力

  一是破解用地瓶颈。该县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在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和民生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基础上,用地指标向小微企业园倾斜。鼓励拆除与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老旧厂区改造规划建设以信息经济、总部楼宇、工业设计等为主的小微企业园,用于发展软件信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或引导科技型企业入驻,推动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和集约利用。

  二是破解配套难题。该县同步建设研发办公、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物流等小微企业园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开发、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专业化功能型配套服务。同步开展“数字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产业协作、科创支撑、安防环保等园区公共服务和管理信息化系统。新建小微企业园的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是破解审批束缚。该县全面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进标准条件“一表清”,监管事项“一单清”,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100天以内”。进一步深化技改项目备案制,夯实“店小二”“保姆式”审批服务支撑,以替企业“跑腿”为荣,变企业“跑一次”为“零上门”。

  创新培育,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水平

  一是择优企业入园。该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宣传引导作用,促进园区与企业有效对接,招引符合产业导向的小微企业,优先考虑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范围内和“大湾区”优质企业入驻、集聚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及“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入园。力争三年内新增入驻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50家以上。

  二是聚优企业培育。该县加强对入园企业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管理策划、财税审计、法律法规、专利交易、项目申报等领域的专业指导。实施入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积极落实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扶持政策,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支持“机器换人”、“电商换市”,鼓励引导入园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坚持“亩产论英雄”导向,对入园企业实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推动建设省级、国家级示范小微企业园。

  三是做优企业服务。该县推动建立产权清晰、职责明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小微企业园区运营机构,完善各项管理服务制度。依法加强对小微企业园区内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等的日常监管,推动企业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加强小微企业园备案管理,建立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小微企业园的总体发展、服务能力、创业成长、创新发展等指标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园申报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基地)。

责任编辑: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