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家风长廊下的民声“论堂”
128、家风长廊下的民声“论堂”
2017年09月13日 12:48:20 来源: 作者:台州仙居 方灵娜 马淑君
“你们这群懒汉怎么还在这,我番薯都担几趟了!”一大早,从后山回来的吕明章顾不得擦汗,朝桥头的长廊喊话。
“快把番薯收好,马上开村民代表会议了!”仙居县岭脚村村书记吕金玉笑道。
“今天要讨论几件事。首先是番薯基地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村主任吕宽炤说,“账目都在公开栏里,你们用微信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也行,村账都在乡纪委的微信里。”
“这个番薯基地建得好,路好走多了,以前挑一次的现在来回三趟了。”吕明章嘀咕道。
“手机看账方便,我儿子在杭州,也关注了乡纪委微信。”老党员吕松林说,“我还没看呢,他都已经知道了。”
“下面是关于村游客中心的招投标问题……”
长廊内,村民们仔细聆听,提出不少看法和意见,一旁的村文书忙着记下。2017年,乡纪委在村内建成吕氏家风馆,相比会议室,村民们更喜欢在家风馆和长廊里唠嗑讨论。
岭脚村正处于火热的新农村建设期,原先村民对工程和财务虽不大关注,但背后也对资金用途议论纷纷。近几年,随着乡纪委开展的廉洁村创建、农村作风巡察、“三资”督查等工作,村民的议论声越来越少了。
“我非常欢迎纪委的监督!这是对干部的保护,是我们干事的底气。”吕金玉感慨万千,“村里在建项目资金上千万,但没有一起这类涉纪信访。除了民风好,最主要还是有纪委监督着!”
清音送风,金竹亮节。位于清音寺山脚的金竹岭脚村家风长廊里,“仕则清廉,民则贤德”几个字赫然显目。微风吹过,长廊檐角的风铃“叮叮”作响。廊桥下,村民讨论声也分外清透,随风传出很远……
责任编辑:王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