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执着成就的地名专家

2016年12月19日 14:07:18 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作者:浙民轩

  名片:王建富 舟山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一个春日的午后,当笔者走进王建富的办公室时,只见他近两米长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已经泛黄的志书,一张一米见方的舟山群岛地图半卷着横在桌角。王建富风趣的说:“这是我的战场!”

  全国地名界的领军人物

DSC_1118.JPG

  王建富是全国地名界公认的专家。自1989年至今,他编制了地图20余种,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了全国第一本海岛地名文化研究专著——《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第一本系统介绍舟山发展历史的文化著作——《舟山群岛史话》、第一本舟山群岛综合地图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地图集》和从世界眼光看待舟山群岛的《西方人眼中的近代舟山》(与他人合著)等专题出版物,连续三届被评为舟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8年担任《中国海岛志》浙江卷第一、第二分册副主编、成为全国唯一在海洋系统外聘任的副主编以上编委。

  2011年11月,以海岛地名专家身份参加了科教片《海岛迷踪》的拍摄工作,厘清了在浙东北海域流传了千年的“塌东京、涨崇明”神话传说的历史背景和古东京城的准确地望,该片于2012年3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以后,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12年9月14日参加了钓鱼岛海域部分自然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命名方案的评审工作并担任专家组组长,其间由他提议命名的“系缆石”、“顺风港”等地名被国务院采纳,于2012年9月20日由国家海洋局向全世界公布,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5月和6月,分别在南京和哈尔滨举办的第二次在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示范培训班上以《舟山市地名工具书和地名文化出版物的编纂与出版工作浅谈》为题做专题讲座。2015年7月5日,在上海社科院举办的“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人文遗产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以舟山地名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为例,做了《地名是城市人文遗产的活化石》的专题报告。

  二十余载倾情奉献

DSC00962.JPG

  王建富在从事海岛地名工作的近30年里,跑过近600个岛屿,拍过数以万计的照片,搜集整理了数百万字的海岛地名信息资料。

  为此,他着实受过不少罪,为了亲自实地勘察无居民小岛,王建富常常坐着小舢板在东海的碧波里逐浪而行,有那么几次他乘坐的小舢板因不允许载人还被有关部门“遣送”过,遇到危险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乘坐木质渔船从六横港出发到悬山岛勘察的途中突然狂风大作,海面掀起数米高的巨浪;还有一次,在从嵊山出发前往浪岗山列岛的途中,海浪疯狂拍打着他乘坐的海钓船,同行的人几乎都“不省人事”了,王建富却勇敢的站在舱外一手拉紧护栏一手不断地按着相机快门,他回忆说:“我不害怕,我想渔船既然渔民坐得,我也坐得。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有直面困难的准备,我们做勘查工作,脚上磨出水泡是常有的事,我一般拍自然景观凌晨4、5点起床,晚上天黑透了再回去,其实这些都是一名地名工作者应该做的,不值一提。”

  为了使照片达到最佳效果,他几乎爬遍了舟山的所有的高楼,以至连裤子都磨破了,还常常因此吃各路保安的“闭门羹”,甚至被迫亮出自己的高端人才证才得以通行,有一次他甚至不顾个人安危,从20多层楼的斜窗爬出,才最终拍到令自己满意的照片。

  王建富总是坚持“凡是自己谈及的地名,一定要到现场勘查”的原则,无论遭遇寒潮还是台风,这一点从未动摇过,有一次在山地勘察时甚至遭遇了眼镜蛇。王建富回忆说:“我要是再跨一步,脚就送到蛇嘴里去了!”

  “踏实肯干”的朴素价值观

  更令人钦佩的是,海岛地名工作早在2008年就已经移交给海洋部门了,也就是说王建富近10年来承担了他本不必再承担的业务。

  关于这一点,王建富说:“在我眼里,做好海岛地名工作就是我的本分。2008年后,总有一些部门找我探讨海岛地名工作,我怎么能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呢?”

  目前,王建富正在做自己主编的《群岛老街巷记忆》和《舟山市新旧地名对照录》两本书的编写、校对工作,因此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其实,王建富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

  在2008年至2010年编纂《中国海岛志》的近两年间,王建富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且全年无休,就连大年夜也是如此。在这几百个日夜里,王建富准备了两套参考书籍,这样方便下班后在家里工作。遇到参考书籍很难找到第二本的情况,他就坚持下班拎书回家、上班时再把书拎回到单位,天天如此,很是辛苦。

  王建富说起自己这段经历时,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笑容,他说:“我很怀念那段充实的日子,地名工作就是这样,要靠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我很清楚地名工作者要面对寂寞、工作时还要吃点苦头的事实,但是人活着总要实现点社会价值啊!人一定要多做事才能成长!”

  做好先行者,鼓励后来人

DSC_1023.JPG

  说到舟山地名工作的未来,王建富认为一定要后继有人,地名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王建富是凭借自身不断学习、刻苦钻研而成就的典范,在他身后,很难有人超过他。

  对此,王建富表示:“我不这么看,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年轻人一定会比我做得好,我也会积极带动他们早日超过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对这一点感受很深。所以我尽可能抽出时间到社会讲堂、‘舟山广电’公众微信号上宣传地名文化,我主编的书也尽量邀请更多的人参与,为的就是让他们更快成长起来,让文史界的专家们尽快提高地名文化方面的撰稿能力。”

  据了解,为了将更好的职务留给年轻人,王建富主动找领导申请提前退下来,他笑着说:“这个职务上的‘名’留给年轻人挺好的,但地名工作中正确的地名知识一定要明确,对文献、地名工作负责的‘名’我一定要争!”

呈报单位:舟山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林庭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