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生活有了你更加美好

2016年12月19日 14:07:30 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作者:浙民轩

  

  名片:张哲媛 浙江民政康复中心教师

  张哲媛同志在浙江民政康复中心已经工作了整整22年,一直努力奋斗在工作一线。二十多年前,儿童康复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她怀揣着热情与好奇来到了康复中心,从事聋哑儿童康复工作。除了带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还经常带孩子们去户外认识世界、教孩子们跑跑跳跳,陪孩子们追逐嬉戏;让孩子们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康复与成长。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她爱上了这些孩子,爱上了这份工作。

QQ图片20160918161738.jpg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年仅二十多岁的她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病痛逼她柱上了拐杖。 “股骨头坏死”在医学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顽固的疼痛和较差的预后给她带来很大的痛苦。医生建议她更换工作,减少活动量。

  张哲媛同志在无奈中选择了离开聋儿语训部,但是她舍不得离开一线,舍不得离开这些特殊儿童。在与中心协商后,来到了康复医疗部脑瘫组,为脑瘫儿童进行言语康复。

  小儿脑瘫是儿童中常见的脑功能障碍综合症,脑瘫儿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运动和姿势异常、还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

  她来到康复医疗部后,积极配合科室康复工作,与领导和其他治疗师一起为脑瘫患儿制订康复方案、开展言语康复训练。

  由于病痛,她无法坐矮凳,但是孩子都很小,姿势矫正椅高度又比较低。为了保证康复质量,她只能把身体尽量压低,以保证与孩子的面部保持在同一高度。这一姿势常常令她在治疗结束后直不起腰来。

  脑瘫儿童由于发音器官功能障碍,流涎多。做言语训练时,一些脑瘫儿童口水总是流得到处都是,脸上、衣服上、桌子上常是湿漉漉的,口水经常会弄到她脸上、身上。但是她从不因此而嫌弃孩子们,每天耐心为他们做减少流涎的相关治疗,并教他们学习及时吞咽口水,学习自己擦嘴。

  在工作中,她发现一些家长的康复理念存在偏差,一味重视运动康复,每天念叨的就是:“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会走路?”认为会走路了再开展语言训练也不迟。常常因此而错过了孩子的最佳言语治疗时机。于是,她就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对家长进行公益言语康复知识讲座,向家长介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强调尽早开展语言治疗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如何因地制宜开展言语康复。她的努力使更多的孩子得到了及时的言语治疗。

QQ图片20160918161837.jpg

  繁忙的工作与长期的病痛并没有打消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此期间,她向中心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09年4月,张哲媛同志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为了更好地为病患服务,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刻苦钻研言语治疗相关学科知识,还数次扛着病痛,拄着拐杖去北京参加言语治疗培训班,认真学习先进理念与专业知识技能。她扎实的业务技能和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得家长和患儿都非常喜欢她,有家长每周从外地驱车几小时来做言语治疗。

  每年省内有许多孤残儿童来我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绍兴福利院的李玉彤两周岁,是个唇裂术后儿童。因为不会说话,语言发育迟缓来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张哲媛同志检查后发现彤彤语言理解能力正常,认知正常;交流态度差,性格孤僻。接下来她并不急于开展传统的言语治疗,而是像母亲一般每天给她喂饭、给她梳头,经常抱抱她、唱歌给她听,陪她玩玩具。用行动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在取得彤彤信任后再慢慢教她说话。一个月后,彤彤开始会说单字;几个月后,彤彤已经会说词语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起来了。

  2015年,因中心业务发展需要,张哲媛同志被调到成人康复部工作,开展成人言语治疗。她的身体状况比前几年更差了,但她并未因此而在工作中拈轻怕重,而是一如既往地投身于新的工作岗位。一年多来,已经为几十名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康复服务,得到了病患与家属的好评。

  有一名28岁的听神经瘤术后患者,她在多家三甲医院治疗无望,医生宣告其已经病入膏肓,时日不多。转来中心刚开始进行言语治疗时失聪失明、无自发性语言。只能通过在手心书写,用点头摇头表示意愿。张哲媛同志就一遍遍地在她手心写字沟通,让病人理解治疗的要求;让病人用手摸她的脸、嘴、喉咙感觉发音器官的动作,直到患者学会模仿。有时患者情绪烦躁不配合,她就耐心劝导、积极鼓励,让患者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经过半年的治疗,目前患者能开口说话了,语音日渐清晰,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张哲媛同志喜欢的一句话是:应该让别人的生活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林庭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