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七年流浪 橘乡认亲

2016年12月19日 14:08:38 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作者:浙民轩

  2016年7月14日上午,在外流浪了七年的陈文君,终于在黄岩区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等到了从安徽赶来的儿子和女婿。

  隔着七年的岁月,七百多公里的距离,母子四人终于在异地他乡团聚了。大儿子紧紧抱住满是华发的母亲,既想知道母亲在这七年里的大小事项,又害怕知道母亲在这七年的焦灼与煎熬。在此刻,这一场跨越七年的寻亲记终于落下帷幕,所有的不安和等待,在亲人团聚中结束。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还得从2009年说起…… 

  雪后寻女,走失他乡

  多年前,安徽某地,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路上行人稀少,偶而有几个路人,也是裹得严严实实,快速离开。就在这个寒日,一位老人收养了一对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女婴。2008年,浙江慈溪,还是在一个大雪天,还是这位老人,不顾寒冷离开儿子家,独自出门去寻找丢失的一个双胞胎女儿。这一走,她便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2009年8月9日,当黄岩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陈鸽在院桥镇派出所见到这个老人时,只见她体态偏瘦、秃发、操着四川口音,长期的流浪使她衣衫褴褛,神志也变得恍恍惚惚。老人年龄约70岁,自称“王招兰”,家住安县和安镇前进村,有个女儿叫沈萍。这是志愿者从老人口中得到的线索,再问一句别的,她一概回答“听不懂”“不知道”。为此,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判断老人的精神状况出现了问题,便将她送到了黄岩区第三人民医院,先进行检查。

  2009年8月10日,黄岩区第三人民医院给这位“王招兰”老人做了血液、尿液、CT等多项检查,发现其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轻微糖尿病。于是,从2009年8月入院到2016年7月14日出院的近七年时间里,区救助站通过医院专门安排了一名护工贴身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黄岩寻亲,坎坷重重

  在安排老人入院的同时,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就在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查找老人提及的“王招兰”“沈萍”等户籍信息,可惜,一无所获。随后在根据老人提及的“安县和安镇前进村”,与安和县救助站联系,依然未曾找不到“王招兰”的信息。

  “王招兰”这个名字是否是虚构的?是否根本不存在?带这种种疑问,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经常前往医院看望老人,在她精神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尝试和她多交流,试图找出更多关于老人身世的线索,但是一直未成功。

  不曾言弃的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又邀请来好几位四川籍的志愿者,试图通过志愿者的翻译寻找点滴线索,但由于四川各地方言不同,工作人员始终没能获得更多有效信息。

  2016年3月29日,区救助站按照公安部和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在黄岩区公安分局法医的大力支持下,对救助站里所有滞留人员统一采集血样,输入公安部DNA数据库,进行血样比对。考虑到老人的身体不太好,救助站工作人员专门赶到医院,请医务人员帮忙为老人采集了血液样品。遗憾的是,“王招兰”的DNA没有在公安部数据库中比中。

  在户籍查询和DNA比对无果的情况下,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并没有气馁,他选择了求助《宝贝回家》网站帮助老人寻亲。

  网络支持,漫漫寻亲路

  2016年4月8日,陈鸽将“王招兰”的寻亲信息登记发布在“宝贝回家”网站的亲人寻家板块。2016年5月26日“宝贝回家”志愿者“现代科技”接收了这个任务,并很快与陈鸽取得了联系。

  由于老人说自己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县的,当天志愿者“现代科技”与陈鸽一起邀请9位四川籍志愿者建立了“救助站安县老人寻亲”讨论组。安县志愿者们首先对老人提供的“四川安县和安镇前进村”进行了排查。结果发现,当地确实有个前进村,但是村里并没有叫“王招兰”的人。为了从老人口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安县志愿者决定直接与老人电话连线。

  5月27日,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让老人借助听诊器的听筒与安县志愿者巧儿进行了电话交流,但是因为老人的听力有问题,通话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救助站工作人员赵阳在微信群组中发出志愿者招募信息,找来了一个在浙江黄岩工作的四川绵阳籍人,请她到医院与老人聊了半个小时。随后,陈鸽把两人的聊天视频上传到讨论组。

  讨论组里的志愿者们通过仔细辩听,从视频中获得了重要的信息:老人叫陈文君,今年81岁(虚岁),老家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前进大队红星三队,位于九顶山脚下。除了这条关键信息,志愿者们还从老人提及的南塔梁子、陈家院子、滚田坡等地名找到疑似老人儿时的伙伴陈某、陈某雪等人,但经过电话核实后,证实不是,线索又断了。

  后来,大家决定从老人的女儿入手展开查找,在经历几番失败之后,志愿者们又将目光转向了查找地名上。通过查寻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志愿者们惊奇地发现,老人在视频中提到的地名都在安昌镇。安昌镇原来属于安县,2008年地震后划归北川县管辖。九顶山、南塔梁子、陈家院子这些地方附近有南丰村、纳溪村。通过与南丰村、纳溪村干部通话核实,初步将老人的家定位在纳溪村。

  2016年7月8日,志愿者一行6人来到了北川县安昌镇纳溪村。志愿者们通过实地寻访得知,陈文君出生在1938年,现年79岁,原系四川省绵阳市安县人。因行政区划调整,现在的地址为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安昌镇纳溪村三组。老人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叫陈文辉,妹妹叫陈文秀

  得知确切的消息后,志愿者随即上门拜访老人的妹妹,未果,辗转联系上老人的弟弟。老人的弟弟介绍说,陈文君在老家时曾嫁给了刘志宝,育有一儿一女。后来刘志宝不幸去世。1964年,26岁的陈文君带着一双儿女(当时女儿12岁,儿子6岁),远嫁到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丈夫姓盛(音),两人育有一子,叫盛少军(音),小名毛娃子。老人在没有嫁到安徽以前就住在现在的北川县安昌镇纳溪村三队,当年叫红星三队。老人说的滚田坡、陈家大院,就是红星三队。红星三队的民间称谓就是“滚田坡”, 红星三队当地俗称为“陈家大院”。陈文君提到的陈某和陈某雪确有其人,只不过现在她们都已经离世了。

  经过志愿者们的实地走访,最终确定陈文君老人的祖籍就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安昌镇纳溪村三组。

  母子重逢,圆梦黄岩

  2016年7月11日,得知母亲的消息后,陈文君的儿子激动得泣不成声,连声说谢谢。平复了心情后,他告诉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母亲在安徽生活时,曾经收养了一对双胞胎女婴。后因其中一个女婴不幸走失,自己的母亲就变得魂不守舍,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发呆。

  后来,在2008年一个漫天大雪的日子,母亲自顾自出门去寻找妹妹了。这一别,就是七年多。这些年,作为儿子,他常常自责没有照顾好母亲。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别人家都高高兴兴全家团聚,而自己却不知道母亲身在何处,能否吃饱穿暖。都说母子连心,对母亲的思念常常让他夜不能寐,泪流满面。现在爸爸已经离世,算上自己,家里有两个女孩,三个男孩,其中的一个女孩叫盛萍。

  在救助站生活了七年的陈文君老人,通过工作人员们与志愿者们的爱心相助,终于找到了家人。这个来之不易的好消息,让陈鸽等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和“宝贝回家”网站的志愿者们欢欣鼓舞。

  2016年7月14日上午,陈文君老人的儿子和女婿专程从安徽赶到黄岩接老人回家。谁也没有想到,七年后的母子重逢竟然会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橘乡。喜悦的泪水、深情的拥抱表达不尽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牵挂。相别七年的母子,在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以及“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终于迎来重逢,圆梦黄岩。当天陈文君的儿子和女婿在区救助站办理了交接手续,带着橘乡人们满满的祝福牵着老母亲坚定地走向家的方向离去。

  (呈报单位:黄岩区民政局)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