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仁:撒好黄金米 共走创富路

2017年09月04日 16:08:34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林金仁

  我是绍兴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林金仁,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感到荣幸又有些紧张。荣幸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偏远山村的支部书记有机会可以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紧张是因为,虽然我认真准备了,还是担心讲的不够好。希望各位领导同志能够对我的交流汇报提出批评指正,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JPG

  我今年61岁,担任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也已经有28年了。这些年,我最大的工作感受,就是要千方百计把群众组织起来、带动起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去解决村庄发展中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我们外婆坑村从过去的浙江省贫困村成为今天的小康村、知名旅游村,变化翻天覆地,成效显而易见。我个人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2010年4月还荣幸得到了时任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我们村党支部带着党员群众大干实干的共同付出。所以,作为村书记,我一直在考虑怎样发挥好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带动村民致富,推动村庄发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村庄和谐美丽。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外婆坑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把美丽风景发展成美丽经济的三个故事和感受。

  第一个,是一条路的故事

timg (3).jpg

  过去的外婆坑村不通公路,自然条件非常差,外出只有两条路,一条“五岗路”,一条“打石路”。五岗路可通镜岭,可是走这条12.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要翻过5个山岗,至少走8个小时。打石路是石匠在陡峭的崖石壁上凿出的20厘米宽,60米长的“鸡肠道”,一面倚着峭壁,一面临着溪坑,十分难行,一到下雨天,路就被淹了,根本没办法过去。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尝尽了“肩扛手提爬山越岭”的苦头,天天盼着修一条路。1991年,在我担任村长的第2年,我就提议修一条环山公路。初步测算下来,建这条全长3.5公里的公路,需架桥8座,劈岩填土32.5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56万元。可是连温饱都困难的村民们哪有钱修路呢?我们村里一分钱都没有,这56万怎么办?但是这条路,我当干部,已经说出口了,一定要做的,不能失信用。为了筹集资金,我一年里跑了86趟县城。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凌晨三点半就要起来,走路到安山洞口坐车,到县城后,在政府各个部门跑来跑去,一天跑到晚,跑破了整整三双解放鞋。为了节省4元钱的宿夜费,我就坐夜班车到镜岭,然后走三个多钟头才能走到家,到家时实在太累了,鞋也不脱就累的睡着了。工程开工需要一笔启动资金,但资金从哪里来呢?村民们已经一贫如洗,向村民们借是不可能的。我就动了“歪”脑筋,利用私人关系,说自己建房,向一个建材店赊了20吨水泥,然后转手倒卖,结果赚了3000元钱。这就是第一笔启动资金,有了这笔资金,工程才得以展开。县里派工程技术人员来测绘,村里太穷了,没有钱招待,我就发动村民,每户拿出5个鸡蛋、5个洋芋、2斤黄豆给他们作伙食。这份真诚感动了县里派来的技术人员,他们竭尽全力帮助外婆坑村人,光测绘费就免了1万元。工程进展到外坞村的时候,必须劈开一座很高的岩石,没有资金,没有炸药,靠人工开凿进展十分缓慢。正在这时省长沈祖伦专程来外婆坑视察,看了这个工程后说:“老林,这个工程太大,是不是缓一缓。”我就拍着胸脯说:“省长你给我5万元,我保证60天内把路劈通。”我就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加班加点地干,结果真的打通了。第61天,沈祖伦省长又来到外婆坑,看到路真的打通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老林,你决心大啊,你们外婆坑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也很感动。”

  这条路,对我们外婆坑而言,不仅是交通路,还是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艰苦奋斗的创业致富路,更是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发展美丽经济道路上迈出的艰难第一步。路修起来了,村党支部的威信也树起来了,全村上下的凝聚力更强了。

  第二个,是一抹茶的故事

timg (5).jpg

  光有路,并不能改变外婆坑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找一条适合我们村发展的路子!”外婆坑山清水秀,生态条件纯净天然,土地肥沃,其中山地面积有6500亩,茶园面积1200亩,这一切对发展茶叶非常有优势和潜力。村两委分析优势和劣势,确定了扬长避短,靠山吃山,发展名优茶生产的思路。当时我在外面做箍桶匠时,看到西湖龙井可以卖20多块钱一斤,而我们村的珠茶才2块钱一斤,好的西湖龙井甚至是我们珠茶的几十倍。因此我就发动村民种植龙井茶,两个月内就开辟荒山200亩,从外地引进30万株名优茶,在我们新昌还是第一个引进的,买来后,免费送给老百姓挨家挨户种下去。但种茶并不一帆风顺。直到第二年,仍有些老百姓想不通,本来可以长很大的茶叶,现在才出芽就摘掉了,怎么可能赚钱?村民当时还要骂,有的还要过来打架。我当时也很委屈,本来自己箍桶一天赚个十几块,现在自己倒贴钱还要被村民骂。晚上一直睡不着觉,想不当这个书记了,收拾好箍桶担,想第二天出去箍桶。一夜睡不着,左思右想,到底是为了老百姓,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临行还是决定留下来了。先做通村两委和党员的思想工作,然后大家挨家挨户去讲解种龙井茶的好处,转变村民观念。开始,没人肯摘,那就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摘龙井茶鲜叶,这一年,就卖了好价钱。这样,别的农户看到了,也了解了发展龙井茶的好处,就开始慢慢种起龙井茶。后来,我们组织村民开展名茶炒制技术培训,当时许多村民不愿参加培训。我们耐心的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后来还是村里的干部和党员带起头来,终于组织了20多位青年,每天起早摸黑步行到乡里参加名茶炒制技术培训。茶叶“由圆变扁”,身价倍增,村民都转变思想,纷纷主动参加培训,这样村里出了一批名茶炒制高手。2003年5月,大伙凑钱成立了外婆坑有机茶合作社,注册资金20万元,入股社员510人,这是新昌县首家有机茶合作社。2005年,投资50万元新建了外婆坑村名茶炒制规范化示范点,面积达566平方米,实现统一采摘、统一收青、统一炒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后来,我们村又把品牌建设作为名茶生产的后继力量,如今外婆坑村已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外婆坑”大佛龙井,远销北京、深圳等地。全村茶叶面积由1991年的96亩增加到目前的1500亩(其中白茶200亩),人均收入由原来的86元增加到目前的21100元,比原来的人均收入翻了200多倍,茶叶总产值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目前的410万多,一举摘掉了绍兴市贫困村的帽子,从全省出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小康村。外婆坑有机茶合作社还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

  发展绿色有机茶叶产业,是我们根据山区村实际情况,确定下来的经济发展路子,虽然在土地、技术、销售等方方面面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觉得认准的事情一定坚持做下去,老百姓不理解,党支部来做工作,老百姓不信任,村干部来做实验。通过这几年努力,这一抹茶不仅变成了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更让我们外婆坑村的名字随着茶香越传越远。

  第三个,是一片景的故事

  路也通了,口袋里钱也有了,以后怎么办?我们不能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我们外婆坑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1500亩的生态有机茶园、6500亩山林、海拔800多米的山雪岗、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貌和民俗习惯,又是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更是10多个民族聚居的和谐幸福之村,被誉为江南民族第一村。这些都是外婆坑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农家乐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外婆坑党支部在全盘分析了现有条件后,做起了乡村旅游这篇文章。一方面将红色土楼、红色驿站、红色足迹三处进行设施完善,在红色土楼处增添宗旨墙,上面有党旗、誓词、毛主席像等,以红色驿站——红色土楼——红色足迹为主线讲述红色故事,加上10个党建引领的微故事,将全村的故事串成一条线,织起一张网,进一步充实和展示外婆坑的红色文化。另一方面通过联接大佛寺、穿岩十九峰,形成旅游一条线,一个“一路风光一路情”的农家乐方案投入实施运营。2009年12月,我们村成功申请了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借世博东风,于2010年5月正式迎接游客,累计已有游客3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总的达到300多万,极大带动村民致富。现在外婆坑村已有15家农家乐开始营业,最高日收入上万元。现在,我们外婆坑村党支部又开始规划未来的宏伟蓝图,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努力创建3A级旅游景区示范点,打造“江南民族第一村”的旅游品牌,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乡村度假目的地,从而把外婆坑村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美丽、富裕、文明的景区化美丽乡村。

  村党支部是创业富民的“前沿指挥所”,作为书记更是领头雁,永远要高举旗帜、跑在前面,不能小进即满、小富即安,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这几年,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走出了一条新时期的致富路,虽然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我们全村人民都相信,只要在党的旗帜下心往一处使,肯定能不断把我们外婆坑的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这一条路、一抹茶、一片景的外婆坑故事,带来了外婆坑的今天,带来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生活。这么多年的工作,我始终坚信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村党支部一定能带领群众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把我们这个小山村建设成为山美水清茶香、宜居宜游宜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让老百姓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