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织密“善城”服务网 打造“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2020年01月13日 01:41:41 来源:中共嘉善县委组织部 作者:中共嘉善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嘉善县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奋斗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整合组织服务资源,找准民生需求,深入实施街区党建、党员楼道长、“红色物业·善城管家”“善城驿站”、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等“善城”服务网建设,打造县域“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着力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一、背景与起因

   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衣食住行、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便民服务等要求日益增强,物业管理、交通拥堵、居民停车难等矛盾日益加剧,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嘉善县始终把“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追求,将城市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党组织力量统筹起来,狠抓“善城”服务网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服务资源,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创新活力,寻求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二、做法与经过

   嘉善县委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城市基层党建“1+7”制度体系,召开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推进“善城”服务网建设,打造“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1.建设“社区服务网”,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惠民实事重点项目予以推进,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三年行动(2018-2020),采取新建一批、盘活一批、改造一批等提升方式,按照场所集中、功能集成、人员集约、开放共享的要求,以每个社区不少于750平方米的标准,三年内将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棚户区改造等投入资金4200余万元,全面打造社区党群服务“综合体”,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建设“街区党建网”,推进区域党群联动“一家亲”。选取嘉善县城区最早的商业街区车站路、花园路街区,探索建立车站路街区“4区7站”和花园路街区“一带两园三圈”党建模式,划分街区党建责任区域,由党建联盟单位认领,做到定岗、定责、定期开展会商党建共建事项,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加强街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街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场、商铺等资源,发挥区域党群共建户、党员经营户示范作用,带头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带头开展维权咨询、免费缝补、环卫工人半价早餐、健康义诊等暖心服务,党员的足迹遍布街区、党员的作用时刻发挥。

   3.建设“善城驿站网”,推进城市建设者关怀“全天候”。坚持秉承“先锋善行、快乐工作、服务城市”理念,以环卫工人、警务人员、执法队员、公共事业一线工人等城市管理服务群体为服务对象,积极构建推行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示范带动、街区社会组织资源融入的“1+X”驿站建设模式,整合“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城市综合执法岗亭、公安联勤警务以及沿街爱心社会组织、商铺等资源,统筹建设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等三型“善城驿站”服务点。实施分类式功能服务设置,划分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三个驿站类型,并相应细化“善城驿站”服务功能,着力解决环卫工人、市政养护人员等城市服务管理者休息难、饮水难、如厕难等问题,努力把驿站建设成为城市服务管理的互动平台和“温馨家园”。

   4.建设“共享停车网”,推进解决居民“停车难”。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区停车供需矛盾突出问题,狠抓服务供给侧改革,狠抓政府资源向公众开放破解停车难问题,积极利用驻区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的“潮汐现象”,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城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共享机制的实施意见》,实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牵头抓总、联动各方,社区党组织负责宣传、发动、协调,X个社区“大党委”单位负责共享停车建设、管理的“1+1+X”共享停车运行模式,引导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整合内部停车场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错时免费共享服务,积极满足居民停车实际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5.建设“楼道服务网”,推进党员志愿服务“零距离”。全面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深化在职党员“两地报到、双岗服务”工作,引导在职党员认领党员楼道长岗位,实施亮职责、亮身份、亮联系方式“三亮”工程,明确党员楼道长民情信息员、民事调解员、文明创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政策宣传员、红色代办员等“六员”职责,深入走访联系居民,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帮助化解小区矛盾纠纷,带头开展文明创建、垃圾分类,做好楼道困难群众物资采购、居家养老等代办服务。2018年以来,全县3700余名党员楼道长,共收集意见建议1860余条,办理民事1610件,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694个,受到居民群众广泛认可。

   6.建设“红色物业网”,推进基层治理“无死角”。建立“社区‘两委’+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楼道长”四级联动的“红色物业·善城管家”管理服务体系,统筹各小区社区服务用房、物业用房等空间资源,建设集学习交流、便民服务、党群议事、文体活动、矛盾调解于一体红色物业“小区客厅”,定期举行小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四会协商共治”活动,联动协商解决社区管理中出现的停车难、秩序维护难等问题,共同推动小区治理。截止目前,全县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多方联动议事机制100%建立。

  三、成效与反响

   经过不断的努力,“善城大爱”城市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品牌内涵和功能不断强化,服务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各项机制体制不断完善,2017年11月23日,党员楼道长服务案例获评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并嘉兴市全市推广。“红色物业.善城管家”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服务工作在嘉兴市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人民网、浙江党建网、浙江共产党员杂志、嘉兴日报等中央省市县百余家媒体相继报道、转载了党员楼道长、善城驿站、街区党建、错时共享停车等“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的相关做法。

   1.城市基层党组织更有形象。“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打造中,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善城驿站、小区客厅等阵地的建设作为惠民实事项目,建成挂牌善城驿站116个,实现驿站服务网点的全覆盖,相继服务一线工作者、群众2万余人次。三年投入资金4200余万元,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个、盘活4个、改造8个,建成红色物业“小区客厅”7个,基层党组织活动、服务场所面貌焕然一新,有效提振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形象。

   2.城市居民生活更有品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物业服务纠纷、交通拥堵等矛盾突出,居民生活更加注重安全、健康和品质,通过“善城服务网”建设,发挥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导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下沉服务。如,引导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整合内部停车场资源,已有63家机关及下属单位向社区居民推出错时免费共享车位1370余个,签约使用500余个,有效缓解居民停车痛点。如,罗星街道江南社区打造红色物业小区客厅,推行四方联动议事机制,居民物业矛盾纠纷投诉率同比下降20%,小区居民生活更加幸福。

   3.城市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疏离状态,党在新时期面临新挑战。群众利益无小事,推行“善城”服务网建设,让党员在街区、在社区中、在邻居旁,在物业管理、在驿站等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管理一线,亮明身份、以身示范、服务群众,使党员的身影时时可见,先锋的事迹处处可现,无形中拉近了党群距离,增加了居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亲近感、信任感。

  四、经验和启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离不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嘉善县推行“善城”服务建设,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把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与服务功能相统一,有力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经验启示一,坚持党建引领是“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根本遵循。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基层党建弱,基层治理就弱。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遇到问题越多的地方,越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对城市新领域、新业态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发挥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突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城市各个领域、各个社会组织,凝聚服务合力。

   经验启示二,回应民生需求是“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根本宗旨。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要看墙上,更要看群众脸上。创新推行“善城”服务网建设,打造“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模式,是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举措,目的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其本质符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善城驿站”“小区客厅”、居民楼道、共享停车网等服务平台,是离党员群众最近的党的阵地,也是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红色代办、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等活动,把党组织服务功能触角延伸到城市一线、居民家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

   经验启示三,共驻共建共享是推进“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根本保障。“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以城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共享为核心,无论是机关错时共享停车中的社区党组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联动,亦或是“善城驿站”建设中的街区党建联盟共建还是小区红色物业中的多方协商议事,都是突出区域化的党建领导下,通过契约形式固化双方互助关系,将城市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和服务资源下沉,促进社区矛盾纠纷问题的一线处理和解决,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巩固基层基础。

责任编辑: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