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看海、山里玩沙”的云和长汀扶贫路

2019年06月06日 16:20:3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通讯员 金婧靓

  今年春节假期,我回到先生的老家丽水市云和县。闲暇之余,去了云和的长汀沙滩景点。因为赞叹其“云里看海、山里玩沙”的创意,并联想到单位对口扶贫丽水市青田县的相关工作,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长汀沙滩的基本情况

  长汀沙滩位于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距云和县石塘镇政府12公里,距云和县城13公里。长汀村位于瓯江上游,历史上曾是瓯江流域的重要码头,龙泉的青瓷、宝剑,当地秋收时节的粮食都从这里通过瓯江运到下游城镇出售。当时,不少村民以船为业,做着水运生意,这里也曾商贾云集。1988年,为了建设石塘水电站,村里大部分民居被水库淹没,许多村民移民去了外地。直到几年前,村庄依旧被云和湖环绕,出行只能靠摆渡。曾经的长汀村是典型的空壳村,经济薄弱,绝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留下的村民靠薄田和山上的板栗、茶叶为生。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经济落后、人气不足的山间小村,因为一个拍案叫绝的人造沙滩的“金点子”成功逆袭。长汀沙滩的实施和运营,带动了村子的乡村旅游发展,使长汀村从空壳村变为人头攒动的乡村旅游热门村。如今的长汀村,不仅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集体收入也从三年前全县一百多名,跃居到第二名。

1.jpg

  二、长汀沙滩的经验做法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长汀沙滩的成功、长汀村的逆袭,源于多年来长汀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敢想敢做的创新。

  (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美丽人居环境

  近年来,云和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特色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载体的“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工作,先后获得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在这些利好下,长汀村也补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短板。2014年底,长汀大桥建成,连通了云和湖两岸,长汀村民告别渡船,与外界联系更密切。紧接着,村里陆续打通了长汀村至北溪大桥的交通动脉,完成了硬化提升;对部分民房进行了立面改造,提升改造了3A级旅游公厕,并实施了生态清淤、退渔养水等措施。这一系列基础设施提升和环境治理行动使长汀村旧貌换新颜,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人居环境,吸引年轻人纷纷回归,让小村再次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发挥“金点子”创意,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长汀村利用高山湖泊的景观优势,引入人工沙滩的元素,在河滩上铺上细沙、种起棕榈树,打造别具风情的休闲旅游项目,实现了“山里看海”的独特创意,满足了浙西南山区市民在家门口“看海”的愿望,通过乡村旅游积攒了人气、拉动了消费。

  除了打造长汀沙滩这个旅游平台,长汀村还在沙滩上举办沙滩音乐节、排球比赛、大型沙雕游玩等各类延伸活动,不断聚集沙滩人气。如2016年4月30日,一场以“阳光、湖面、沙滩、音乐”为主要元素的沙滩体验活动就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参与。同时,长汀村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眼球。仅2017年“五一”假期一条题为“丽水到哪里去看海?”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就突破了10万点击量。

  随着人气聚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在沙滩边办起了民宿。可以看出,长汀村民宿的改造和运营借鉴了云南洱海等地的成功案例,和沙滩风景相得益彰。同时,增添了当地“门头(墙头)、灶头、床头、木头、石头、田头”等“六头文化”,富有文化气息和当地韵味。

  (三)调动村民积极性,铺就可持续致富道路

  据了解,“云里看海、山里玩沙”的独特景观,在正式开放的短短两年里就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20多万元,带动消费3900多万元。长汀村人均收入从2015年不到14200元,到2017年增加到28000元,三年翻了一番。村里原来的23户低收入农户通过摆摊销售农产品、公益岗位就业和资产分红等途径,实现了稳定增收。

  长汀村曾经是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而现在,村里70%的村民在家创业,村里农家乐、民宿的数量从零增加到了11家。长汀村依靠长汀沙滩的乡村旅游补齐了村里低收入农户增收这块短板,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发挥了村民的参与性,帮助广大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尝到甜头的村民们也纷纷参与到村里的各项志愿服务中,成立了党员志愿安全服务队、村嫂服务队等,为促进村子发展纷纷贡献力量。

  在长汀村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村民得到了很好的参与,美丽乡村与乡村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成就彼此。

  三、关于我厅对口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自2000年开始,我厅与丽水市青田县贵岙乡结对,2009年又增加了小舟山乡,近年来厅里先后派驻了7任省级指导员支持当地建设。2018年底,浙江省新一轮(2018-2022年)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正式启动。我厅被任命为省级结对帮扶青田团组组长单位,负责召集11个成员单位对青田的扶贫工作。

  2月19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谋划了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对决胜脱贫攻坚、补齐农村短板、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指示,其中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面对减缓相对贫困任务仍十分艰巨的现状,对标习总书记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我们在对青田的对口扶贫工作中既有基础,更有责任、有义务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为扶贫工作探出一条路子来。

  青田县和云和县都隶属于丽水市,属于浙南山区,具有相似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青田又素有“侨乡”之称,具有其独特的地区优势。因此,借鉴云和“长汀沙滩”的金点子创意和长汀村的乡村振兴思路,希望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一)构建美丽乡村,打好“生态优势”牌

  2019年2月13日,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在丽水市“两山”发展大会上指出,丽水是“两山”理论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他强调,“两山”理念的核心是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以“绿起来”首先带动“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丽水要牢牢扭住“生态是最大优势、发展是最重任务”的基本市情,走出具有丽水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从胡海峰书记的讲话看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是丽水地区脱贫致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本质,同时也是云和县“长汀沙滩”项目成功的本质所在。对青田地区的扶贫工作,也要发挥丽水自身比较优势,全力构建符合当地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使GEP(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更好更快地转化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努力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注重打好“生态优势”牌,助推青田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补齐市政设施能力短板,抓好农村公厕、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及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健全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河道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快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独特韵味的青田,让环境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绘就青田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二)提高资金绩效,打好“项目帮扶”牌

  省建设厅着力通过项目帮扶推进对口扶贫工作,2016至2018年间,为青田县拨付专项补助资金共计5444.8万元,其中两个结对乡镇补助资金2290万元,共涉及全县补助项目48个,推进项目总投资14.13亿元。有效改善了青田县特别是两个结对乡镇的面貌。

  在我厅的指导和帮助下,小舟山乡以创建“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的“诗画小舟山”为目标,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打造措施,优化了自然环境、提升了配套设施、丰富了村内景致。2017年,小舟山获得了丽水市“无违建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来自上海、杭州、温州等地的游客,2017年共接待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60余万元,同时带动稻鱼米、田鱼干、菜籽油、茶籽油等特色农产品销售达300余万元,农民增收近500万元。

  下一步,应当着力加强帮扶项目的前期谋划,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针对性,考虑增强村民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启动和实施能让广大村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项目。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规范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过程,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避免项目资金滞留。确保扶贫项目精准落地,保证项目目标实现,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立足因村施策,打好“造血扶贫”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仅要为贫困地区“输血”,更重要的是让贫困地区“自我造血”,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脱贫和致富。

  一是提亮文化创意。注重扶贫规划的顶层设计,加强驻村干部对当地情况的调查研究,形成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帮扶计划;邀请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实地考察,帮助研究有针对性、有创意的扶贫对策、产业发展方向。将文化创新意识融入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和多领域,发挥当地村干部、村民积极性,广泛征集脱贫致富的“金点子”,特别发挥国外侨胞的建言献策作用,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案例,把有亮点、可操作的“金点子”转化成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继而下活“扶贫”这盘棋。

  二是深入挖掘特色。针对小舟山乡,在景区雏形初现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通过各种媒体、自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增加景区知名度,吸引人气;扩展思路,借鉴旅游项目经验丰富的地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周边文创产品,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针对贵岙乡,重点打造乡政府所在地,依托已建成的足球场、游泳池等项目,加强项目后期运营管理,提升餐饮、休闲等配套旅游服务;与当地体育局、学校等部门联系,提高已建成的体育设施利用率;增加投入,提升当地农业生产设施,尝试开发旅游项目。

  三是发挥侨乡优势。发挥青田县“侨乡”优势,在提升家乡环境的前提下,吸引在外侨商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家乡做出贡献,调动乡贤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利用村内华侨别墅大量闲置的资源优势,收集侨墅进行统一管理,打出“欧式侨墅”的名气,做好民宿规模化运营,促进民宿产业发展。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利在千秋,浙江建设人应当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扎实驻进去、干起来、帮上去,为推进青田县乡村振兴,实现我省城乡更平衡更充分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省建设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