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摩配产业看瑞安县域传统制造业未来发展

2019年06月06日 16:20:30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通讯员 李波

  一、总体情况

  产业兴,则县域兴。汽摩配作为瑞安市的主导产业,从最初的“低小散”到“中国汽摩配之都”,再到如今的“机械工业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产业集聚区”,走出了一条“瑞安制造”向“瑞安智造”的蝶变之路,实现了汽摩配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和人口红利的散失,瑞安汽摩配产业已经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为了解瑞安汽摩配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提升汽摩配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巩固温州乃至浙江汽摩配产业发展优势,我们开展专题调研,走访50家瑞安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汽摩配企业。通过对企业家的座谈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瑞安汽摩配产业经营状况普遍较好,但也存在多方面隐患,并由点及面对汽摩配传统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了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感受到企业家对汽摩配产业的信心,同时也看到他们对未来的担忧。2018年,这50家企业全年创造产值最低的是2千万元,最高的是3.4亿元,同比增速在10.0%至30.8%之间,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特别是新年伊始,市委开展“三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和基层听取意见,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对民营企业的真情关心。汽摩配产业企业家表示,党委政府的支持给他们提振了信心。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家对汽摩配产业的投资环境、发展前景有所顾虑,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家,在土地要素、产业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和难题,则更多。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汽摩配产业面临的机遇,同时也认清了该产业要遭遇的考验。瑞安汽摩配产业产业链日趋完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瑞立、超阳、南洋、鑫田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外市场的扩展,并通过网上展览与采购,逐步推进国际化的电子商务活动。但国际贸易环境依然多变,中美贸易战对出口业务的影响依然存在,美元结算方式影响对其他国家出口业务,同时,国内汽车产业不景气阻碍了瑞安汽摩配企业发展。在走访发现,超过半数企业厂区内停放了大量抵债车。这些企业的老总均表示,2019年上半年整车生产企业的业绩会出现更加明显的下滑,为整车企业做配套的生意将相应大幅下滑,企业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从配套业务转向市场业务。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瑞安汽摩配产业的坚实基础,也明晰了传统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作为全国摩配产业领头羊,2018年瑞安出台《领军(龙头骨干)和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推出8个方面14条扶持政策,包括要素保障、财政奖补、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人才支撑、市场拓展、产业链接、金融扶持等,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度集聚的塘下镇,布局5个总面积850亩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小微园,为汽摩配龙头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保障,实现规上工业汽摩配产业增加值77.88亿元,同比增长8.4%。省委书记车俊在温州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上下同欲、形成合力,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加油鼓劲,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把民营经济做得香香的,加快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陈伟俊在世界温州人大会上指出,要高强度开发温州东部沿海经济带,大力培育“万亩空间、千亿量级”产业大平台,积极推动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这些都为包括汽摩配产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企业家眼中束缚汽摩配产业的发展困境

  50家被访企业中,近三年来经营情况持续向好的被访企业占比为63.3%,经历经济新常态的磨练后,企业家对企业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明晰,表现出较明确的转型意愿和要素诉求。

  缺乏高端人才是汽摩配产业的最大短板。虽然瑞安汽摩配生产技术在国内同产业中占领先地位,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企业转型升级最关键的就是技术升级,企业家表示在瑞安招不到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才,只能到上海、深圳等地进行招聘,浙江森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反映,遇到高端人才招聘难题:该公司生产的汽车减震器技术水平较高,不仅为东风、一汽、二汽等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做配套,同时大量出口美国,该企业老总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国内汽摩配人才不能满足升级需求,就多次试图从德国、日本引进高端人才,但即使开出远高于当地水平的工资,也没有高端技术工程师愿意跳槽到该企业。企业家希望政府能够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落户县城,同时提升县域环境的水平,使外来高端人才安居乐业。

  土地资源不合理分配挫伤企业发展积极性。据调研,76.7%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土地要素支持,61.7%的企业希望政府降税减费,25%的企业希望政府出台创新企业扶持政策。可见,土地要素支持是企业最大诉求。在本次调研中,多位企业表示受制于土地有限,不得不控制本地的生产规模,将研发机构、分厂设在其他地区,不仅不便于管理,同时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比如,浙江炬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近年来,全力推行机器换人,目前已拥有一条全自动流水线以及数条半自动流水线,2018年产值达到9千多万元,但它占地仅8亩,亩均产值超千万,该企业老总说:“产值上亿的最主要阻力就是地方太小。”可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一些产值低下却拥有大量厂房用于出租的企业。土地要素的不平衡分配,无形中抬高了经营成本。瑞安塘下镇场桥小微企业主希望,在建设好小微园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安排土地要素,甚至可以通过增加园区厂房楼层,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减轻企业成本压力。

  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瑞安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服务做“加法”,成本做“减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服务、精准帮扶,全力打造让群众和企业满意的“投资最优地”,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调研中,汽摩配企业家纷纷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点赞,他们希望,瑞安对汽摩配产业的福利性政策能够再多一些,管理型政策少一些,让企业发展空间更为宽松。此外,有企业主反映,县级政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不正当竞争依然存在,“有什么新的技术开发出来,一个月之内附近的厂就全会了”,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企业不能从技术开发中获取足够的收益,“为他人作嫁衣裳”,严重挫伤企业技术开发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瑞安汽摩配产业反映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省县域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瓶颈。通过以点带面,就推动县域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汽摩配等传统制造业的优势等,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领头带动作用

  推动县域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带动作用。可以加大产业链接奖励力度和广度,引入激励机制,激发龙头企业以干带枝的积极性。比如,在瑞安,原先龙头企业每增加1家本地配套企业,奖励龙头企业奖励10万元,建议改成龙头企业每增加1家本地配套企业,以双方年交易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给龙头企业,同时,龙头企业帮助配套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配套企业获得技改补贴的同时,也奖励龙头企业一定比例的助改奖励,具体标准由政府相应部门认定。

  (二)优化县域传统制造业的整体布局

  要全盘考虑县域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推进县域传统制造业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考核,激励各地竞相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绿色发展。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重点成长型企业、小微企业等集群发展,支撑引领经济强县建设。比如,可整合温州市域汽摩配产业资源,大力优化产业整体布局,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浙南产业核心区为依托,打造塘下汽摩配产业核心区,对塘下境内低效率工业用地和用于出租的工业用地由政府出面收购,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汽摩配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实现产业布局大优化;以环大罗山智创园建设为契机,建立塘下汽摩配智创园,先由本地龙头企业带头参与,搭起舞台,筑巢引凤,引进国内外优质汽摩配人才和技术,以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促进汽摩配产业大发展。

  (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要加快转变意识,既要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也要做经济发展的服务者,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涉企资讯平台,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涉企政策,同时,建立企业审批APP,全面实现企业事务网上办理,切实做好“最多跑一次”,努力达到“最好不用跑”;要重视汽摩配等传统制造业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家二代接班,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传承,同时,引导企业家二代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再提升。再次,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联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形成侵权案件快速处理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障创新型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完善汽摩配人才培养和储备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机器换人”,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在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减少的大环境下,更需要考虑本地小微企业同本地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建议与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大批本土的技术毕业生。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生活、工作环境,提升县域城市软实力,增强人才对留在县城工作生活的吸引力。比如,可借鉴衢州巨化集团,建设工业区周边的职工生活圈,改善职工居住、交通、购物、娱乐、子女就学等环境,提升职工的地区归属感,继而留住人才。(作者单位:浙江省社科联)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