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残疾人顺利出游谈提高社会助残意识

2019年06月06日 16:20:2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通讯员 赵慧雯

  我是残联战线的一员新兵,我的家在杭州萧山。3个月前我刚调到省残联,自从加入残联这个大家庭,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便更加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

  在春节拜年的时候,遇到一位我丈夫的远房亲戚,他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无法独立行走,只能依靠轮椅。他告诉我:他的女儿女婿春节带着小孩出国旅行去了,他一直有着一颗想要去远方的心,奈何身体原因,出远门十分不方便。他曾经去过几个附近的地方,但都因为景点无障碍设施的不齐全,旅游反而成了遭罪,比如走着走着,通道变窄,轮椅无法通过;走着走着,遇到台阶,需要靠家人抬着轮椅。他也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公共厕所配备了残疾人专用带辅助设施的厕位,但不是坏了就是被工作人员锁起来当作储物间。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店,在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收入颇丰。尽管他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他非常渴望能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去看看。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倡导残疾人的就业权利、受教育权利、婚姻权利等等,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残疾人的旅游休闲权利。

  在春节期间我还遇到一位大学毕业后眼睛失明的盲人推拿师,因为无法从事其他工作,所以她学习了盲人推拿来养活自己。我特意问了她失明后是否出去过旅游,她很自豪的告诉我去过北京,湖南、上海、舟山。其实她只是眼睛看不见,手脚都健全,她很喜欢出门,只是旅途需要家人的陪伴,家人是她的眼睛,告诉她美丽的风景。但她同时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拖累了大家的行程,旅途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盲道,所有地方都有盲文。

  我询问了她在旅途中感到最满意的是什么,她觉得高铁对残疾人的服务是最到位的,她通过12306电话预约过特殊服务,高铁的服务人员会到指定的公交车站接她,并带领她走无障碍电梯,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里,她可以进入绿色通道,快速到达座位。这种服务,让她感觉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包容。但是公交出行就没那么乐观了,假如独自一人,根本无法出行,她说:“因为我不知道来的是几路车,也不知道它会具体停在站台的哪一部分。”她告诉我在北京乘坐地铁,她和她的陪护人员都是免费的,国家级景点残疾人也是免门票,这让她觉得北京是一座对残疾人友好的城市。在上海、杭州乘坐地铁是残疾人本人免票,没有陪护人员免票的政策。

  她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去过那么多地方,很多盲人朋友不爱出门,有些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有些是出行不方便,有些是害怕社会异样的眼光。所以在公共场所中,我们很少看到残疾人。这也给社会公众带来一种残疾人很少、残疾人不出门的误解,但其实残疾人应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旅游出行权利。

  春节的时候我没有出远门,但我以残疾人的视角游玩了萧山本地的湘湖景区,作为国家4A级景区,湘湖景区配备了许多无障碍设施,其中景区的厕所无障碍建设较为完善,有残疾人专用厕位,坐便器右侧墙上、洗手台前面都装有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游客中心配备了租借轮椅的服务等,这些做得都很不错,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游步道全线无障碍十分困难。湘湖一期沿湖步道多为石板路,湘湖湖面上有很多石桥只有台阶,没有坡道。有些石桥有坡道,但坡度比较陡,上桥上不去,下桥太危险。这些对于坐轮椅的游客来说十分不方便。当然,这类江南古典风格的小拱桥,无障碍改造难度很大。二是盲道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湘湖景区内的马路均铺设了盲道,但是没有盲人专用的语音提示装置;有的盲道被商摊、共享单车或者其他障碍物占用,这样给盲人出行造成不便,而且容易产生伤害。三是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不足。虽然地铁一号线终点站是湘湖地铁站,杭州地铁内无障碍设施较为完善,但是从地铁站到景区入口还有2公里左右的路程,残疾人如果不是通过私家车出行,步行需要20分钟,乘坐公交车并不是很方便,因为公交车没有无障碍升降设施。湘湖景区内的游船码头配备了残疾人专用通道,但上游览船时还是需要抬一下轮椅。如果乘坐游览观光车,车上并没有足够空间摆放轮椅。四是无障碍旅游指南缺乏。一般人在旅游前都会做好旅游攻略,残疾人出门旅游首先关注的是交通,其次是景区的无障碍设施,最后才是景区的风景。但通常网上少有景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指南,我打开湘湖智慧旅游微信公众号,有湘湖导览、旅游服务、在线预订三个功能,但搜索不到能够提供给残疾人出行的旅游指南信息,网上也无法收集到景区内部的无障碍设施分布情况,最后我拨打了景区的客服热线才获取到了无障碍信息,客服服务态度很好,告知了当地的情况,并给出了残疾人旅行的建议,但同时也得知景区周边的酒店和饭店并未全部配套建设像电梯和坡道这类基础型的无障碍设施。

  2004年,杭州出台了《杭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18年,《浙江省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办法》颁布,可以看出政府非常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但作为一座有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市,杭州无障碍旅游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下面,我谈三点想法:
  一是提高全社会助残意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要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责任感,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对社会力量予以正确引导,让有志于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公民通过各种合适的渠道最大限度扶残助残、奉献爱心。但在帮助残疾人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残疾人真正的需求,正如盲人大姐说的:“有的时候我不需要你扶我,或者牵着我的导盲杖,我需要的是你能开口跟我说一句:公交车来了,这是几路车或者小心,这里有东西。”残疾人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尊重,在社会的包容帮助下,残疾人旅游出行才能走得更远。

  二是加强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建设。在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细则》中,无障碍相关项目的考核比重极小,导致景区对于无障碍环境进一步提升缺乏积极性。在评定细则中应该提高无障碍相关项目的考核比重和建设要求,例如在游客中心设置无障碍休息区,设置低位服务设施等;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与保护文物古迹相矛盾时,是否可以提高无障碍需求人群近距离观看的可能性;景区周边的宾馆、饭店也需要配套无障碍设施,解决残疾人旅游出行的食宿问题。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做法,举个例子,在欧洲的博物馆里面,展出物会做一个3D的模型,可以让盲人去触摸、去感受,在这个3D的模型旁边还会有一些盲文供他们阅读,这种方式就能满足盲人游览的需求。

  三是提升旅游景点残疾人接待服务能力。旅游景点要出台更优惠的残疾人购票和参观政策,比如:残疾人可以减少排队时间或者走专用通道等;在景区的宣传中包含无障碍信息内容,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解信息的渠道;配备专门的助残服务人员,如讲解引导员、手语导游等;无障碍标识贯穿游览线路的始终,而且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我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在此呼吁,在积极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受教育权利等基础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了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无障碍政策的落地实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作者单位:省残联)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