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四进四出浙江省域?

2019年02月21日 10:53:26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九一八事变后,为宣传和推动抗日,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1934年6月,中共中央、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在福建连城的红军第七军团(简称“红七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抗日先遣队”,对内仍保留红七军团建制),开赴福建、浙江发展游击战争,开展反日运动,吸引蒋介石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在浙江及皖南地域创立新的苏区及苏维埃根据地。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7月初,红七军团军在瑞金整编为一、二、三师的建制,全军约6000人,长短枪3000余支。7日晚从瑞金出发,8月7日至9日,攻打福州城失利后,经闽东游击区于28日从庆元县境第一次进入浙江。为甩掉国民党第四十九师的尾追,抗日先遣队于9月4日返回福建浦城境内,由当地红军接应到达闽北苏区。

  抗日先遣队在闽北苏区安顿伤病员,进行了短暂休整后,根据中革军委部署,于9月12日从闽北出发,冒雨绕道从江山县境第二次进入浙江。此间,抗日先遣队主力曾与国民党军发生多次激战。由于敌情日益严重,根据中革军委电令,抗日先遣队于10月下旬进入赣东北苏区德兴重溪地区。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已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出发前,中共中央在瑞金成立了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统一指挥闽浙赣留守部队,继续坚持斗争。11月4日,长征途中的中革军委电令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和坚持在赣东北苏区的红十军合编为新的红军第十军团(简称“红十军团”),下辖十九、二十两个师,对外仍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并受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直接领导。

  根据中央军区电令,抗日先遣队十九师突破江西上饶玉山之间的国民党军封锁线,于11月20日夜从常山县境第三次进入浙江。抗日先遣队突然向浙西运动,出敌意外,国民党急调大部队至浙赣边境堵防。十九师展开运动战,于12月1日进入昌化县境,逼近临安,震动了杭州。由于国民党浙江保安部队等加紧追堵,根据中央军区电令,十九师由浙西转向皖南,10日与二十师在黄山东南的汤口胜利会师。

  1935年1月7日,抗日先遣队从安徽休宁出发,于第二天从遂安县境第四次进入浙江。此时,国民党军大部队分别由闽赣边境北进逼近抗日先遣队。于是,抗日先遣队决定南下返回赣东北苏区。1月16日,先头部队800余人抵达江西德兴陈家湾村。而主力部队却于翌日在江西怀玉山地区陷入国民党军14个团的合围之中。突围中,大部红军牺牲或被俘。至此,抗日先遣队的北上行动失败。

  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4省40余县(市)境,历时半年多,行程2800多公里,进行了30多次重要战斗。其中在浙江4进4出,途经9县,虽然最后遭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剿”而失败,但红军将士们的革命壮举及用生命和鲜血建树的功勋,在浙江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朱奕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