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东”抗日游击区以后成秘密工作区域?

2018年09月29日 14:06:5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三东”地区包括奉化、鄞县、镇海3县东部及定海县等地。浙东区党委成立后,对这一地区的工作极为重视,1942年8月建立中共三东工委,指示:“三东工委,应用最大的努力,坚持原地斗争,并求得适当发展”。以后又将三东工委改为三东地委,由此加快开辟三东抗日游击区。

  到1943年初,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形势需要,对浙东斗争策略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指示:“一切组织形式与工作方式,均应采取灰色隐蔽的方式进行。不用新四军番号,不可用民主根据地的一套办法,如政权、群众及财政、税收等,只可采用适应国民党敌后的各种灰色组织形式与隐蔽方式去进行”。为此,1943年2月,浙东区党委决定暂不作开辟三东地区为抗日根据地的部署,在三东地区执行隐蔽精干政策,把三东地委改为特派员制,吕炳奎任三东特派员,王起任副特派员,所属县工委全部撤销,县工委书记改任特派员,实行单线领导,加强点线(即日伪据点和交通线)的秘密工作。各级党组织也根据指示,在游击区内以灰色隐蔽的方法,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秘密工作。

  早在1942年8月,中共定海县工委领导的“东区警察大队”改番号为“定象保安总队第一支队第五大队”(简称“定象五大”),成为三东党组织领导的主力武装。到1943年10月,部队已发展到300余人,武装活动的地区已由定海本岛发展到镇海江南、鄞东地区。定海县工委在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过程中,从1940年起就开辟和建立了定海东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各乡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由共产党员担任代理区长的东区区署,按“三三制”原则,吸收国民党员和地方士绅参加区署工作。同时,开展征粮征税、二五减租和锄奸等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了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组织民众抗日自卫武装,建立游击小组、乡自卫队等,使定海东区成为浙东地区最早形成的小块敌后游击根据地。

  1943年秋,国民党定海县政府企图消灭这支定海抗日武装。在此情况下,浙东区党委和三东特派员决定把“定象五大”主力和面目已暴露的党员干部撤离定海。10月,“定象五大”及地方干部近200人,分乘5艘大船,携带5万多斤粮食和其他物资撤离定海,渡海经慈北古窑浦,到达梁弄,被编入三北游击司令部特务大队第三中队。“定象五大”撤离定海后,定海东区游击根据地便成为秘密工作区域。另外,在奉(化)东地区,在鄞(县)东南和镇(海)东地区,都有党员进入国民党游击武装和乡公所武装中开展隐蔽活动。

  三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曾建立过抗日游击武装,开辟了抗日游击区。在浙东区党委作出暂不开辟三东地区的决定,转为继续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以后,仍继续坚持党的秘密工作,保存了党的力量,坚持了党的阵地。三东地区是抗日游击区和党的秘密工作地区,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