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 闫肃:“一大”卫士王会悟
浙江理工大学 闫肃:“一大”卫士王会悟
2018年12月04日 09:33:31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一大”卫士王会悟》
红色故事讲述者:浙江理工大学 闫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能够顺利召开,多亏了一位自始至终为大会操劳的“义务警卫员”,她便是李达的夫人,年轻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王会悟。
王会悟是浙江桐乡人,“一大”召开时,她只有23岁,但已有较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她出生在书香世家,稳重大方,聪明能干,在组织里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一大”召开前两个月里,从会议选址、确定时间,到预定食宿、安排交通,王会悟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她尽心竭力做好的准备工作和警卫工作,为“一大”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李书城的公馆召开。李公馆的后门口坐着一位身材娇小、气质端庄、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女士,她便是王会悟。此时,李公馆的二楼书房里,代表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建党事项。
王会悟在后门口假装乘凉,她时刻保持警惕,打量周围发生的一切。突然,一个身穿灰布长衫的陌生男子闯了进来。这人朝周围看了看,迅速朝楼上奔去。
王会悟连忙上前拦住他,正视他的眼睛问道:“你找谁?”来人含糊地说找某人但找错了地方,表示歉意后便匆忙离开了。王会悟隐隐觉得此事有蹊跷,决定告诉开会的人。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是一位警惕性高、反应迅速的革命者。很快,王会悟跑到楼上,简要叙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马林听到后倏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用大手猛拍了一下桌子,果断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马上散会,再改期改地点开会。”他说着,收拾起桌子上的文件,率先离开了会场。不一会儿,书房里只剩下稀稀拉拉几个人。他们看着这堆烂摊子,都觉得王会悟真的是太紧张了。
除了马林和王会悟以外,大家都觉得因为一个陌生男子的出现而解散会议根本犯不着。虽然很多人都不认同她,但是她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代表们离开公馆不到一刻钟,两辆法国巡捕房的警车就呼啸而来。十几个法国巡捕和上海的包打听迅速包围了李公馆。好在有李汉俊代表冷静机智的应对,把法国巡捕蒙骗了过去,最后保住了建党机密。
30日夜里,代表们聚在一起,讨论会议究竟该去哪里开。王会悟提议到:“不如去嘉兴南湖。我曾经在嘉兴师范学校读书,对嘉兴很熟悉,从上海到嘉兴的路程只及上海到杭州的一半路程。南湖风景秀丽,但游人远比杭州西湖的少。用画舫做掩护,不会引人注目。”代表们都很赞同这个提议。
王会悟随机与少数代表一道提前赶赴嘉兴,负责安排会前的准备工作。这次筹备工作比在上海更加充足,王会悟对食宿、交通问题以及最重要的警卫防备,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考虑。
8月2日上午10时25分,由上海开来的快车准点到达嘉兴火车站。乔装打扮的代表们下车后在王会悟的带领下到湖心烟雨楼,上了一艘预先租好的中型游船。
王会悟把大家领进中舱,把预先准备好的一副麻将牌哗啦倒在了八仙桌上。这麻将是用来掩人耳目的。她嘱咐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离湖心约200米的僻静水面上,用篙插住。11时左右,代表们开始进入最后的会议议程。王会悟依旧像上次那样,坐在船头,尽心尽责地做着会议的警卫工作。她手拿着一把折扇,悠闲地游览着湖光山色,时而和船娘攀谈几句,和其他游客别无二致。
下午5时左右,王会悟已经在船头船尾坐了将近6个小时。尽管如此,她并没有丝毫倦怠,反而更加留心湖上的变化。突然,一阵突突突的马达声打破了湖面的平静。王会悟挺起身来,往湖面上望去,看到远处驶来一辆小汽艇。她下意识地迅速收起折扇,重重敲击了几下船板。船舱里立即传出噼啪作响的麻将声,留声机也传出了京戏。
幸好,这艘汽艇并没有朝他们的船冲过来,而是飞驰而过。王会悟紧张的心终于松弛了下来。等汽艇远去后,会议照常进行。
下牛6时,会议终于圆满结束。出色完成会议警卫工作的王会悟,也被后人誉为“一大”卫士。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