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海宁市
96、爱心联盟
96、爱心联盟
2016年08月05日 09:45:4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爱心联盟
■案例概述:海宁市爱心联盟创新探索在联盟型社会组织中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成立全国首个社团联盟型党组织——海宁爱心联盟综合党委,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强化新领域新业态组织政治属性,进一步做大做强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目前,海宁爱心联盟已有成员单位63家,成员4500余人;联盟党委下属成员单位建党组织的有27家,党员2300余名,占全体人数的51.2%,活动时长累计3200余小时。成立至今,已开展特色活动60余场次,初步形成党员带群众、先锋带合格的良性循环,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爱心联盟综合党委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中组部等9部门联合授予“全国‘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报送单位:海宁市委组织部
海宁爱心联盟党员志愿者助力水气共治。
海宁爱心联盟党员志愿者在斑马线进行礼让行人劝导。
■案例详情:
海宁市实施党建“三大工程”
打造社团联盟型志愿服务品牌
海宁市爱心联盟创新探索在联盟型社会组织中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成立全国首个社团联盟型党组织——海宁爱心联盟综合党委,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强化新领域新业态组织政治属性,进一步做大做强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目前,海宁爱心联盟已有成员单位63家,成员4500余人;联盟党委下属成员单位建党组织的有27家,党员2300余名,占全体人数的51.2%,活动时长累计3200余小时。成立至今,已开展特色活动60余场次,初步形成党员带群众、先锋带合格的良性循环,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爱心联盟综合党委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中组部等9部门联合授予“全国‘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一、实施“凝心聚力工程”,党风带动促成形。一是围绕问题导向闯新路。坚持将“解难题,补短板”作为联盟根本宗旨。着重针对网络众筹募捐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募捐金额远大于实际费用等问题,由联盟党委骨干党员倡议,依托慈善总会,克服全市该领域募捐制度的空白,成立全市民间社团首个爱心基金账户—— “919”爱心基金账户,在淘宝网同步开通网上支付宝账户,并长期接受全社会网友爱心捐赠。既实现了盐官大学生村官、“樱桃宝宝”扬扬、“残疾三宝”等救助对象得到帮助,又达到了账户运作规范,款项公开透明、过程有据可查的目的。二是围绕需求导向聚合力。坚持将“群众需求”作为联盟第一要义。着重针对当前党员志愿服务单一化、碎片化的现象,率先提出“在同一座城、做同一件事”的党员志愿服务理念,通过队伍联盟、资源共享、优势融合等形式,形成海纳百川共筑“红色志愿之城”的强大声势。63家成员单位中包括了专业救护社团——潮乡救援队、专业摄影社团——摄影家协会、有提供老年文体项目社团——“乐淘淘”老年文化中心、“吃饭就是做公益”社团——南关厢公益素食馆等等,极大实现志愿资源的大整合、大融合,为满足各类需求奠定基础。三是围绕服务导向突重点。始终将“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志愿服务开展到哪里”作为联盟核心理念,成立至今始终紧紧抓住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星级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等全市中心工作,开展“暴走文明路”、“护卫鹃湖”、“文明随手拍”等志愿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00多人。
二、实施“知行合一工程”,党性闪光强根基。一是推动志愿项目化。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星级美丽乡村建设两大主题,打响“志愿+”品牌,营造“志愿家,党员志愿者是一家”的工作氛围,形成“+治水”、“+护绿”、“+洁山”、“+文明”、“+关爱”、“+公益”、“+平安”、“+治气”等八大“志愿+”系列项目。2016年度围绕已启动实施“志愿+”子项目“微爱童行”新居民儿童圆梦微心愿、“梦想家”低保家庭空间整修改造、“爱心护眼”近视学生明视、“鹃湖护卫”治水、“平安潮乡”G20巡防护卫、“文明视角”微电影、“碧水蓝天”环保治气等7个项目。二是探索志愿个性化。围绕不同需求群体,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点单式志愿服务。先期已启动了针对孤寡老人群体的个性化服务,项目包含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家庭保洁、心理咨询、居家养老、金婚纪念、膳食助餐、免费陪代办、上门理发、用药咨询等12项。目前正逐步探索与民生服务专线“96345”的互动通道,广泛汇集资源,为低保困难户、失独家庭、育儿家庭、残疾人、新居民、矛盾群体、特需人群等各类群体提供服务项目。三是促进志愿常态化。围绕实际需求,实施“文明海宁促进工程”,强化作为市级各职能部门工作落实的延伸和补位的思路。与联创办、五水共治办、五气共治办、平安综治办、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局、交警大队、学校、医院等13个单位建立联席制度,联动开展志愿服务。
三、实施“先锋引领工程”,党员模范筑实效。一是细化统筹。致力于打破行政命令式的原有志愿项目,探索一条让党员跳出工作做志愿、跳出支部做志愿、跳出身份做志愿的社会组织自发模式,对各类志愿服务的设置,均由党员骨干以普通党员志愿者身份参与项目设计,经联盟综合党委统筹,分类组织。如为赴四川雅安赈灾、赴湖南恩施为新居民子女送学习用品等均由党委普通党员提议,并逐步讨论后成型,使志愿项目更接地气,更符合受助者需求。二是夯实保障。为强化对联盟志愿服务的支撑,设立专项公积金——公益公积金,建立“3+2”保障运作模式,即将资金来源分为机关事业单位赞助、企业法人捐赠的独立公积金、党员个人捐赠的公共公积金金和实物公积金三类,将资金去向分为活动费用和公益银行积分兑现两种,极大程度的保障了整个爱心联盟日常运作。公益公积金首次募集资金达到105万元整。三是完善测评。联盟综合党委与区域周边党组织党员日常管理互通,把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反馈区域周边党组织,在提升周边党组织考核测评全面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如盐官镇退休机关老党员徐雪其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在近期党员先锋指数测评中,获评92分在其支部党员中排名第3,排名提升了5位。同时,综合党委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同步纳入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开展24个奉献“服务时”活动,推动作用发挥。
责任编辑:徐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