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德清县
94、红领学院
94、红领学院
2016年08月05日 09:45:40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红领学院
■案例概述:德清县针对两新组织党员学习教育缺场地、缺师资、缺课程短板的实际情况,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建立县镇企三级联动红领学院,通过整合阵地、师资等资源,建立务实管用课程清单,健全日常运行管理机制,推动两新组织党员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报送单位:德清县委两新工委
红领学院成立仪式
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红领学院开展“两学一做”党性教育。
■案例详情:
德清县建设红领学院
推动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常态长效
背景与起因
两新组织领域的党员学习教育,尤其是小微两新组织的党员教育学习上长期存在学教条件参差不齐、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管理保障难度较大等问题,德清县委“两新”工委把规范两新组织党员学习教育作为“两学一做”突出短板,依托党校、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党群楼等场地,创新设立43个县镇企三级红领学院,推动优质学教资源下沉一线,上下互动、统分结合开展党员轮训,着力抓实两新党组织“学”这个基础,打造以党员人才为主体的两新党建“铁军”。
做法与经过
一是建立三张共享清单,补齐“三缺”短板。建立阵地、师资、课程三张清单,以区域为单位实行开放式授课,补齐两新组织较普遍存在的缺场地、缺师资、缺课程短板。共享阵地清单,盘活资源存量。对全县两新组织教学阵地资源进行排摸,确定县委党校、11个区域党群服务中心、31个企业培训活动室作为共享阵地,制定共享共用机制,推动共学共进。如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开放共享企业红领学院、党群活动中心等3000多平米阵地,有效化解周边小微企业活动场地紧缺矛盾。共享师资清单,确保培训质量。采取内聘、外请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注重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员专家中选聘一批优秀师资,建立由317人组成的县、镇共享师资清单,由红领学院统一颁发聘书,根据培训需要进行授课。突出党性教育重点,组建流动讲师团,采取送学上门方式,深入各两新组织党组织集中授课。根据培训满意度测评情况,优化师资力量,确保授课质量。共享课程清单,提升培训效果。根据师资特长和培训需要,分级开列共享课程清单,供有需要的两新组织党组织选择,课程清单每年更新一次,目前已形成408堂课程的清单库,党建理论类课程比例达到73.8%。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注重听取广大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深接地气,不断改进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推动党员职工成长成才。
二是开设多元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成效。针对两新组织党员工作定位、岗位类别、年龄分布等情况,按照简便易行原则,分类开设固定课堂、空中课堂和实践课堂,重点破解工学矛盾,提升学教效果。开设固定课堂,全面轮训党员。在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等制度基础上,县级红领学院重点抓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培训,4月份举办“两学一做”示范培训班,完成对215名党组织书记的轮训;镇(街道)红领学院抓区域性主题轮训;企业红领学院重点抓好本单位党员经常性培训,确保全覆盖。如佐力药业党委针对支部党员数量多、岗位不同的情况,以党小组为单位,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开展党内学习,学习记录接受党委审查。开设空中课堂,打破时空局限。整合手机党校、微信群、两新党建云、远程网络等平台资源,开设空中课堂,系统推送“两学一做”动态信息、教学资源,确保两新组织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定期整理更新两新组织党建书单、党建视频、课件PPT等资源,丰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组织近千名流动党员通过空中课堂,开展远程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开设实践课堂,推动深度学习。推出红色教育、红色工匠、红色互动三大特色教学,以实践课堂方式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度。整合县党史馆、党性教育基地、党建示范点等35个教学点,绘制红色地图,向两新组织党组织免费开放,大规模组织开展入党宣誓、重温誓词等活动。整合湖州技师学院、龙头企业党员专家工作室等资源,帮助企业培育红色工匠。县、镇(街道)定期举办书记论坛,及时交流经验,协调解决问题,提升两新党建“学做”水平。
三是健全日常运行机制,推动常态长效。健全红领学院“建、管、学、用”各项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建立责任制度,推动有效运行。把红领学院建设纳入镇(街道)、有关部门党(工)委、党组的党建责任清单,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县级红领学院由县委组织部、“两新”工委和县委党校负责管理,为镇(街道)、企业红领学院提供教学指导和服务。镇(街道)红领学院由镇(街道)“两新”工委负责管理,由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人才工作站负责日常运行。企业红领学院由企业党组织负责运行,接受镇(街道)“两新”工委指导。各级红领学院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报县委“两新”工委备案。健全共享制度,推动互利共赢。加强对红领学院教学流程、教学督导、预案管理等各项精细化管理,开展学前、学中、学后教学评估。以区域为重点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县委“两新”工委根据镇(街道)红领学院组织开展“两学一做”、“4+X”创意组织生活等实际情况,年底给予经费补助。镇(街道)“两新”工委根据企业红领学院向区域内企业提供共享服务情况给予设备、经费等方面补助。今年县镇两级列入财政预算红领学院补助资金达到180万元,平均用于每名党员的经费将达到420元。探索积分制度,推动动态管理。按照“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党性锻炼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探索建立学员积分管理制度,参加培训的党员,用学时和考试成绩挣学分,作为党员参与“两学一做”的重要依据。普通党员“两学一做”全年学习积分不少于20分,书记学习积分不少于40分。学员积分管理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党员定活两便修满“两学一做”学习积分,争当合格党员。
成效与启示
一是结合实际、灵活形式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两新组织面广量大,涉及的点面多、层次深,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受经营形势和业主意愿影响较大,在内容设置、时间安排等方面都有较大难度。红领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推行固定课堂的基础上,同时开设空中课堂和实践课堂,通过送学上门、清单选学等方式,给了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通过积分管理,使党员在确保完成规定积分的前提下,可以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破解了工学矛盾。
二是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是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两新组织党员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且党员个体发展也有多样性的需求,这对党员队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和要求。红领学院在坚持以党性教育为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党员成长成才需求,设计了涵盖经营管理、业务技能、销售营销等多领域的课程,通过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方式,使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更丰富具体,在全面抓好党员队伍党性教育的同时,也为两新组织培养了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得到了业务和党员人才的真心欢迎。
三是注重统筹、推动共享是确保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常态长效的重要保障。缺阵地、缺师资一直是造成两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不规范的主要原因。红领学院通过顶层设计,县镇企三级联动,实现了师资、阵地等资源的最大程度整合,为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正常化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责任清单、培训计划、日常管理等制度的健全完善,在机制上为今后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推动教育管理的长效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