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绍兴市上虞区

44、乡村治理“三十法”

2016年08月01日 17:34:5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乡村治理“三十法”

  ■案例概述:绍兴市上虞区积极鼓励基层开展乡村治理探索创新,精心挑选具有借鉴意义、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的乡村治理“三十法”,深入梳理分析后加以全面推广,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情为系、以法为绳、依规而行,创新运用乡村治理方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报送单位:绍兴市上虞区委组织部

  乡村治理三十法封面

  谢塘镇新戴家村村干部为群众提供全程代办和政策咨询服务

  ■案例详情:

  上虞区全面推行乡村治理“三十法”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上虞区委组织部

  一、背景与起因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现实任务。近年来,上虞区在强化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民情通”工作、打造乡贤文化、加大对基层组织的保障力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总结推广乡镇、街道及村级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虞区组织人员总结提炼了乡村治理“三十法”并在全区面上推广,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情为系、以法为绳、依规而行,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做法与经过

  1、鼓励引导,探索实践出经验。区级层面,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扩容提质、城乡治理机制建设、乡贤参政议政辅政、基层组织强基固本等八大工程,引导基层推进社会治理探索创新;乡镇层面,先后选择丰惠、盖北等5个乡镇进行乡村治理现代化试点,结合地方需求及治理要求,开展乡贤参事会、村规民约、和谐促进会等创新工作探索实践,为面上积累经验;村级层面,乡镇党委政府鼓励村主职干部大胆治理、创新管理,并挑选若干村作为试点村进行先行先试,帮助总结历年坚持下来好的治村理政经验做法,梳理出“四不出村”、“轮值委员”等一批点上亮点,不断丰富乡村治理工作经验。

  2、挖掘提炼,集思广益出真章。通过组织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座谈讨论、乡村治理经典案例征集、先进示范村蹲点调研等途径,先后征集到乡村治理经典案例54个、意见建议127条,并经麻雀解剖、梳理分析、挖掘提炼,汇编乡村治理三十法,每一法通过方法阐述、工作要求以及基层实例进行乡村治理的内涵解读,倡导“四事”工作机制:心系群众干巧事,引导基层干部用心领会为人民服务真谛,用心沟通法拉近干群距离,小事办实法细微处入手维护群众切实利益;依靠群众干好事,不断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用好组长法村民小组长干事派上大用场,发挥余热法退职干部为基层治理添余热;尊重群众干对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村情议事法让村里的事由村民说了算,村务监督法打造村务“阳光工程”;引领群众干正事,以村风带民风,志愿服务法让“党员服务日”引领乡村新风尚,搭台唱戏法让乡村文化提升村民精气神。

  3、推广运用,夯实基础出成效。印发《上虞区乡村治理三十法》读本线册,做到镇村干部人手一册,全面推广乡村治理三十法。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广泛开展“学习乡村治理三十法,争优杭兰英式好支记”活动,积极推行村级组织“四不出村”服务规则,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联网访户制度,推行杭兰英“民情通”工作法,制订党建责任清单、创业清单、底线清单,全力打造杭兰英式好支书团队,全区共推荐出“民情通”好书记100名,入选省“千名好支书”32名。建章立制促长效,完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农村“三资”管理、村干部履职约束等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村级组织规范化水平;积极构建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分线联格”,村治保员、镇联系员、行政村片警三方协作的乡村大调解工作机制构建完善,成立了5个专业民间调解机构和203个“老娘舅”工作室,不断推进乡村治理方法创新。

  三、成效及启示

  1、提供了乡村治理的方法借鉴。推进乡村治理,工作靠人、关键靠带头人。乡村治理“三十法”,不仅用群众的语言进行了工作方法上的阐述,也有生动具体的典型案例,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好评。

  2、提升了乡村治理的工作实效。抓住推广乡村治理“三十法”的契机,健全完善了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指导村级组织开展村规民约修订活动,加强乡贤参事会建设,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3、推动了乡村治理的模式创新。在总结推广乡村治理“三十法”的基础上,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先锋示范、便民服务、民主管理等方面探索实践,形成了民意指数考评、老娘舅工作室建设等一批乡村治理的好做法,丰富了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三十法”,取源于基层的长期实践,精心挑选具有借鉴意义、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的乡村治理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梳理分析后加以全面推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种生动实践,使得基层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学习,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方法的实践和创新,提升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张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