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桐乡市
22、“乌镇管家”
22、“乌镇管家”
2016年08月01日 17:34:16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建好“乌镇管家”
■案例概述: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以来,桐乡市乌镇镇党委在深化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乌镇是我家、我是大管家”的主人翁精神,探索建立了“乌镇管家”信息员队伍,设定管家职责,搭建管事平台,发挥实质作用,走出了一条“北有朝阳群众、南有乌镇管家”的“党建+治理”新路子,为乌镇峰会圆满召开,乌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送单位:桐乡市乌镇镇党委
“乌镇管家”巡防
乌镇管家开展平安宣传
■案例详情:
建好“乌镇管家”
打造“党建+治理”新模式
桐乡市乌镇镇党委
桐乡市乌镇镇区域面积67.2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万,下辖16个村和3个社区,基层党组织70个,党员2658人。
一、背景及起因
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群防群治工作,提高防范各类社会风险能力,确保G20杭州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社会大局稳定,镇党委在深化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乌镇是我家、我是大管家”的主人翁精神,探索建立了“乌镇管家”信息员队伍,设定管家职责,搭建管事平台,发挥实质作用,走出了一条“北有朝阳群众、南有乌镇管家”的“党建+治理”新路子,为乌镇峰会圆满召开,乌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做法与经过
1、以基层骨干为主体,建强“乌镇管家”队伍。一是组建管家队伍。在全镇82个网格和旅馆民宿协会、出租车行业等8个行业中,按照“十户一员、十员一组”的办法,通过党员带头、组织推荐、群众自荐,从村居干部、基层党员、三小组长、村民代表、民兵预备役、志愿者等基层骨干中,精心挑选组建“乌镇管家”队伍。目前,全镇共有“乌镇管家”信息员2681名,其中,党员650名、村(社区)干部113名、“三小组长”752名。二是建立协调机制。镇党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5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乌镇管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10名干部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对“乌镇管家”工作和信息员队伍进行日常管理与协调指导。在19个村、社区建立19个管理小组,在8个行业建立1个管理小组,划分联络小组277个,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面线交错、不留盲区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培训提升。自上而下分级培训,镇管家办对全镇各工作站站长进行集中培训,再由站长对辖区内的“管家”进行培训;单位行业由派出所负责培训,做到一人不漏、全员参与。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管家队伍,结合综治工作例会、治保主任、网格长、支部书记会议、支部党员大会等会议,开展以会代训。通过“乌镇民情”平台,在网上开展常态化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乌镇管家”联系群众、发现问题、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乌镇管家”各类培训55场4777人次。
2、以“网格+网络”为重点,拓展“管家管事”平台。一是先锋站+管家站,让管家“管事有阵地”。结合基层党建“双整”工作,建立82个网格党支部。依托党员中心户、农民茶馆、公共用房等建立党员先锋站,先锋站同时是“乌镇管家”工作站,实行双站合一、合署办公,作为乌镇管家和网格支部党员集中学习、讨论交流、民情分析的主阵地。由网格支部书记兼任两个站的站长,党员骨干担任“红管家”,做到队伍进站、活动进站、沟通进站、民情进站。深入开展“人人来找碴”活动,每位管家人手一本《找碴》记录本,做到“四清四报”,即:人口清、户数清、物品清、问题清,报违法、报可疑、报隐患、报动向。二是线下收集+线上传递,让管家“管事有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专门开发了“乌镇民情”管理与服务系统,该系统集民情发布、民情上报、民情管理于一体,乌镇管家和普通群众可利用“乌镇民情”微信平台,直接将信息、图片上传。同时,建立与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各类风险收集上报衔接机制,实现网上网下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截至目前,已上报涉稳信息、案件线索、安全隐患、环境卫生、民生问题等各类信息10072条,其中民生服务类信息7883条,安全隐患类信息674条,矛盾纠纷类信息869条,其他信息646条。三是集中受理+分级交办,让管家“管事有结果”。在建强“乌镇管家”队伍,做好民情收集的同时,依托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建立信息处理中心,对“乌镇管家”上报的各类信息及时进行梳理,依托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立信息处理分中心,白天由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对信息进行分流交办,晚上由派出所分中心进行接收处置。并建立分级处置和交办反馈等制度,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管家和当事人,信息处置率达99%以上,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如银杏社区管家李立成通过手机拍摄并上报乌镇粮管所大米仓库外碎布料乱堆放问题,镇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及时通知镇消防中队上门消除了安全隐患。
3、以“三个突出”为抓手,发挥管家实质作用。一是突出支部引领。深化法治、德治、自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要求村级党组织当好“大管家”,把管家队伍紧紧抓在手上,做到守土有责、平安尽责。着力增强网格支部实体运转功能,以“周三议事日”、“每月25号固定活动日”为载体,由网格支部牵头定期召开管家议事会,集中讨论、分析、办理民情民事。完善党员联户制度,健全百事服务团队,深入开展党员“两学一做我带头、平安维稳争先锋”活动,深化双先指数考评、刷卡积分,切实发挥党员“红管家”和普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如陈庄村管家傅生荣作为养鸭大户带头拆鸭棚,转型做起了农家乐,并主动把自己的两间厢屋打造成村第三网格管家工作站和党员先锋站。二是突出大会保障。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全面开展安全大排查、矛盾纠纷大化解、安全隐患大整治、红袖章大巡防等活动,发挥乌镇管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上报、处置各类涉稳信息。针对大会期间核心区和警戒区周边居民区亲戚朋友不能随便进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燃烧物品规定,“乌镇管家”主动上门劝导红白喜事提前或延办25户,保障了大会期间没有听到一声鞭炮,没有看到一缕青烟,没有出现一起滋事生非事件。三是突出激励推动。开展“十佳乌镇管家”评选,择优推荐“红管家”为嘉兴、桐乡两级优秀共产党员。专门设立“乌镇管家”奖励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收集到的一般信息实行积分累计制,按季度进行奖励,重大信息“一事一奖”,目前共兑现奖金2.5万元。定期梳理分析队伍情况,对不适宜担任管家的人员进行动态调整,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目前,已调整管家128名。
三、成效及启示
“乌镇管家”的建立,既创新了社会治理,又推动了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实现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一是为世界级大会维稳安保积累了经验。“乌镇管家”织密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维稳网络”,延伸了大会安保触角,为保驾大会顺利召开发挥了独特作用。比如,大会期间,乌镇管家利用熟悉本地常住居民的优势,协助警戒区五个安检卡点维护秩序,提高了安检工作效率。二是党员党性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党员+管家”的方式,让党员在网格党员先锋站中经常性接受教育、做好工作、发挥作用,党员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在第二届乌镇峰会前两天,虹桥村“红管家”朱坤林父亲突然病故,为不给安保工作添麻烦,他主动做好家人和亲友思想工作,延期办丧。三是居民文明素质有效提高。“乌镇管家”激发了全镇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陈庄村管家傅生荣作为养鸭大户带头拆鸭棚,转型做起了农家乐,并主动把自己的两间厢屋打造成村第三网格管家工作站和党员先锋站。全镇还涌现了新居民管家周建不顾严寒下水救起祖孙二人等一大批感人事迹。四是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通过互联网在“党建+治理”中的运用,“乌镇管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把一批涉稳问题化解在了萌芽阶段。银杏社区管家李立成通过手机拍摄并上报乌镇粮管所大米仓库外碎布料乱堆放问题,镇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及时通知镇消防中队上门消除了安全隐患。据统计,“乌镇管家”建立以来,全镇平安“四感两率一度”(群众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感,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参与率,群众对党委政府抓平安建设的满意度)平均提升4个百分点,其中群众治安安全感达到98%,群众对党委政府抓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6%,辖区警情和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1.5%和17.8%,“平安乌镇”考核实现了十一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