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衢州市柯城区
93、“365兰花热线”社区治理品牌
93、“365兰花热线”社区治理品牌
2016年08月01日 17:35:1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365兰花热线”社区治理品牌
■案例概述:近年来,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大课题,柯城区立足于主城区,以全国劳模、省党代表叶兰花命名,打造“365兰花热线”社区治理品牌(3类清单掌握社情民意、 6种方式开展精准服务、5大方面强化基本保障),通过党员创办社会组织,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大实践破题。这一做法曾在纪念毛泽东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了中组部、司法部、民政部及省委组织部等上级领导的肯定。
■报送单位:衢州市柯城区委组织部
兰花使者发放宣传资料
兰花使者随身携带“群众路线包”走村入户,掌握社情民意。
■案例详情:
衢州市柯城区创建“365兰花热线”品牌
推动大抓城市社区治理新常态
近年来,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大课题,柯城区立足于主城区,以全国劳模、省党代表叶兰花命名,培育打造“365兰花热线”社区治理品牌(3类清单掌握社情民意、 6种方式开展精准服务、5大方面强化基本保障),通过党员创办社会组织,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大实践破题,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这一做法得到了中组部、司法部、民政部及浙江省委组织部等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产生背景
1、党建理论的深化发展需要新载体的推动落实。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推动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这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必须借助有效的载体推动落实。
2、城市社会的发展矛盾需要新举措的破题化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社会阶层、两新组织、流动人群等越来越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管理情况日趋复杂。面对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外来务工人员维权等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3、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新平台的共建共享。柯城区作为衢州市“三民工程”服务品牌发源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在农村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资源整合互补,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新元素,需要有效平台将“三民工程”的理念、内涵向社区延伸、深度融合。
二、主要做法
1、突出实用性,建好“三类清单”掌握社情民意。一是丰富民情档案内容。突出重点建档对象和建档事项,设计了“重点人员清单、矛盾纠纷清单、群众需求清单”三类清单,一户一档、一人一卡、一事一记。结合城市“两南”改造、“三改一拆”整治、扶贫帮困等重点工作,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困难群众、残疾低保户、社区矫正人员、信访维稳户等6类人员,做到了百分百建档共4274份。二是拓宽民情收集渠道。推广党员“亲情网格”做法,将社区划分为1818个网格, 2270余名党员担任网格员,走街串巷收集社情民意。开通“8810365”服务热线,坚持24小时不关机,如实记录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依托“乐淘党员之家”微信平台、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做到信息化动态收集。全区12.5万户居民全部建立清单档案。三是注重民情以用促建。坚持一月一收集、一季一整理、半年一更新,建立收集、梳理、归类、分析、交办、反馈等制度,对收集的社情民意,分普通、关注、紧急处理、重大事项等级,视情处理。如花园街道在推进火车站城中村片区改造中,针对“钉子户”,以“重点人员清单”为突破口,启动重大事项处理程序,仅用60天就完成了100%签约工作,刷新了该区“征迁速度”。
2、突出精准性,采取“六种方式”深化为民服务。通过开展组团、定岗、网络、预约、错时、代办六种服务,推动服务资源和服务对象无缝对接。一是打造专业化服务。创设组团、定岗模式,根据地缘业缘趣缘原则,组建一批专业化服务团队,成立“兰花热线帮帮团”、“阳光天使之家”、“老街坊工作室”等党员团队245个,医生、教师、法律工作者、社工师等参与的社会化团队89个,参与服务活动 1.76万余场次。设置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护航G20、文明劝导、爱心帮扶、咨询辅导等服务岗位,通过领办岗位,破解服务“一阵子”、服务供求脱节等问题。二是打造零距离服务。创设网络、预约模式,建立“社区淘” 电子商务服务点16个,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工艺品。完善“乐淘党员之家”微信平台功能,市区两级1万余名在职党员参与,在线认领完成1万余个“微心愿”。通过拨打“8810365”热线,提供法律援助、精神陪聊、上门体检、免费理发等预约服务7916人次,实现居民不出家门便能办成事。三是打造全天候服务。创设错时、代办模式,社区干部从早上七点半至晚上七点半,工作日中午和双休日安排专人轮流坐班,从“八小时服务”向不间断服务转变。建立“十分钟便民服务圈”,由党员担任代办员,开展淘宝代收代购、车票代买等各类代办服务。在社区创办“四点钟学校”,880余名社区党员、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等义务辅导,为2560余户家庭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等问题。
3、突出长效性,注重“五个方面”加强基本保障。坚持人员、经费、阵地、制度、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基本保障,推动保障政策集成化、配套化。一是多点聚力推进。区委书记亲自抓“365兰花热线”品牌建设,组织、宣传、政法等职能部门以及街道、社区围绕这一“书记党建项目”,建立区街社三级联动抓落实机制。区、街为“365兰花热线”党总支、党支部分别配备6个、3个专职党务工作者,开展集中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二是加大投入推进。坚持真金白银投入,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365兰花热线”党总支、党支部分别给予不少于30万、15万元运转经费补助,并提供520平方米、360平方米办公场所,实现了有钱办事、有处议事。三是督考结合推进。把“365兰花热线”党组织纳入乡镇(街道)对社区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制定《兰花热线工作室细则》、《服务活动清单》、《积分管理》等16项制度,加强督查考核。开展“十佳党员志愿者”、“十佳服务团队”等评选,强化典型示范效应。
三、取得成效
1、切实增强了党组织“两大功能”。依托“365兰花热线”,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服务两大功能不断提升,实现了政法、住建、规划、民政等各线资源串联,“一个拳头出力”,构建起了一张“包罗万象、到人到事”的治理服务网格。2013年10月,兰花热线做法在纪念毛泽东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上作经验交流,2014年6月18日《人民日报》予以报道。人民网、浙江日报、共产党员等媒体聚焦宣传,社会反响强烈。
2、充分发挥了“两大主体”作用。柯城区专门成立“365兰花热线”党总支,由叶兰花担任党总支书记,下设11个党支部,并在35个城市社区推广实施。现有3175名社区党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带动5360余名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服务,实现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座城”的转变。全区9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入选“浙江省千名好支书”,60名党员获评省市区“两优一先”代表和党员标兵等荣誉。
3、有效打通了“最后一纳米”。自“兰花热线”开通以来,始终秉持“有困难找兰花、有烦恼找兰花、有需求找兰花”的服务理念,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辐射群众12.5万户,调处纠纷14779个,解决群众困难3.2万余个。群众普遍反映,到社区、街道办事更方便了、干部态度更好了、生活更加和谐幸福了。2014年该区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居全市首位,群众幸福指数“节节高”。
四、经验启示
1、必须坚持继承创新。从2010年3月开通“兰花调解热线”,到2012年7月创建“兰花热线工作室”,到2013年3月实施“兰花热线工作法”,再到2015年3月形成“365兰花热线”品牌,历时5年精耕细作。这主要得益于把握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做到了一任接着一任抓,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2、必须坚持简便易行。在社区开展“365兰花热线”工作,不搞繁琐哲学,总结提炼“3类清单掌握社情民意、6种方式开展精准服务、5个方面加强基本保障”的这套工作标准,既明确规定动作,又给基层留足自主创新空间,让基层党员群众一看便懂、一学变会、一用便可获利。
3、必须坚持多方共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创建“365兰花热线”品牌,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的作为,更需要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柯城区以叶兰花为带头人,培育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力量,通过党群共联共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服务延伸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