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江山市
57、基层党组织“五项规范”建设
57、基层党组织“五项规范”建设
2016年08月01日 17:34:08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基层党组织“五项规范”建设
■案例概述:江山市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从组织运行、队伍建设、组织活动、服务内容、工作保障等5个方面入手,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提出基层党组织“五项规范”建设。同时,把“五项规范”建设作为各级大抓基层的前提基础,全面推进各级大抓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保持先锋活力。
■报送单位:江山市委组织部
”五项规范“解析
党员服务队每月固定送服务下乡
■案例详情:
江山市开展基层党组织“五项规范”建设
夯实巩固红色堡垒
一、实施背景
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已成为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抓党建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8月,省委组织部廖国勋部长在全省基层党建骨干培训班上提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经验出在点上,问题出在面上”、 “沙滩流水不到头”等现象依然存在,要求各地按照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思路,坚持以底线思维保基本,以发展眼光促提升,以均衡理念补短板,以钉钉子精神攻难点,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江山市深刻领会贯彻上级精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载体过多、制度过软、考核过轻等较为突出问题,提出“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回归本质”,从组织运行、队伍建设、组织活动、服务内容、工作保障等5个方面入手,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提出基层党组织“五项规范”建设。同时,把“五项规范”建设作为大抓基层的前提基础,“五项规范”没做好的,不能搞其他党建创新,真正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堡垒功能。
二、主要做法
1、把好“方向盘”:着力规范村级运行,引领大抓基层之向。着眼组织运行,落实村级组织运行“三机制两办法”,促进村级四个组织的有序、协调、高效运转;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按要求进行“三务”公开。着眼村级自治,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五不能、六不宜”资格条件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任务写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着眼干部管理,全面推广村级组织考察“两晋双停”机制,对优秀村干部实行工资晋档、岗位晋级,后进村干部实行停止履职、停发薪酬,解决村干部“届末”疲软问题。建立村书记基层党建责任、任务、考评等“三项清单”,落实竞职、创业、辞职“三项承诺”,给村支部书记压担、领路,全市共有3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荣获“省千名好支书”荣誉。
2、打造“生力军”:着力规范党员队伍,增强大抓基层之势。抓源头管理,细化规范入党程序,实行发展党员报备制、编码管理制、考察党员三圈制等,确保真正优秀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队伍。抓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党员“优学优做积分法”,实行“学做积分、月度晒分、年末亮星、末位整转、一票否决”的动态比学管理模式。年终按照全年积分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评定结果反映在“共产党员户”牌上。抓问题管理,成立党员教育服务中心党支部,对参与党内活动不积极、先锋指数考评排名末位等存在八类问题的党员迁入教育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积分制整转,现已教育帮扶党员40余名。此外,健全基层党员关心关爱机制,推广“三必帮五必谈五必访”制度,落实帮扶资金60多万元,解决党员实际困难334个。
3、明确“责任田”:着力规范组织活动,凝聚大抓基层之心。强化制度意识,制作“三会一课”流程图,对会前、会中、会后应把握的程序、内容及具体责任人都进行了细化,并建立领导挂联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干部每年分别全程参与、指导点评1个分管部门班子民主生活会和1个挂联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强化载体意识,丰富党员日常教育活动载体,制定农村党支部活动清单及“一月一主题”安排表,要求各基层党支部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 “一月一主题”活动。强化参与意识,在农村党支部中全面推行党小组设置,全市17495名农村党员全部纳入1424个党小组中,重点围绕“五水共治”、志愿服务等主题灵活机动开展活动。此外还依托信息化手段,创建QQ群、微信群等信息化组织活动平台,让每一名党员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4、统筹“一盘棋”:着力规范服务内容,拓宽大抓基层之效。在服务对象上,建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党员、残疾人员、低保五保户等特殊群体档案,建立在外乡贤、种植大户等重点人群档案,建立信访维稳、“五四三”等中心工作涉及对象档案,定期分析研判民情民意,挖掘出基层群众的需求和政府服务的方向。在服务方式上,全面推行镇村干部连心服务卡、民生服务热线等制度,实现干群沟通常态化、亲情化,并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广“三民工程”APP平台,促进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交流,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在服务实效上,把重心放在服务群众增收致富、创业创新上,逐渐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创业带富”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经济。如清湖镇清泉村党支部把一个空壳移民村打造为衢州淘宝专业村,带动全村2000人从事电商及相关行业,销售额已突破1亿。
5、激发“内动力”:着力规范组织保障,巩固大抓基层之力。落实“有人抓党建”,明确生态指导员、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干部中的党员,要兼任联系村的基层党建指导员。要求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年初在确定班子分工时,要确保组织委员集中主要精力抓党建,组织员专岗专用。落实“有钱抓党建”,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村(社区)活动场所的维修建设,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的标准由原来的每年平均1.1万元调整为每年平均1.6万元,退位村主职干部养老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0-100元上调至80-180元,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运转补助经费按照1500人以下的不足5万补足5万,1500人以上的不足10万补足10万。落实“有责抓党建”,在全市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中实行党建工作末位排名,对排名末3位的乡镇(街道)、机关部门,明确不能参评综合考评的一等奖。
三、成效及启示
基层党组织“五项规范”建设,是一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有益实践,也在从严管党治党、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借鉴意义。一是对从严管党治党具有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贯穿各个方面。“五项规范”建设就是把从严管党治党贯彻落实到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中去,把着力点放在落实党建责任、破解现实难题、联系服务群众等具体工作上,以基层的实际动作来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抓责任强落实,江山市党建工作抓准了方向、抓实了举措、抓出了成效,有力遏制了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二是对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具有实践意义。“五项规范”建设,是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基层党组织最紧迫的需求,踏踏实实抓的一项抓规范、打基础的工作,也有效契合省委组织部提出的“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思路。同时,“五项规范”注重继承提升,在传承原有一些好做法的基础上,又充分吸收上级有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真正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这也是“五项规范”能受到基层欢迎、取得实效的最重要原因。很多基层党委都反映,自开展“五项规范”建设以来,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风貌都有了较大改变,精气神更足了,责任意识更强了,以前“组织到处找党员”的状况,现在变成“党员主动找组织”了。三是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实践意义。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向往、对利益诉求日趋强烈、对服务需求日渐迫切,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五项规范”旨在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全方位升级为民服务、多层次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在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健全了组织网络,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