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海盐县
56、“一联双管”模式
56、“一联双管”模式
2016年08月01日 17:34:10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一联双管”党建工作模式
■案例概述:海盐县针对“两新”工程建设推进中,村庄集聚、村民混居对党组织设置、党员管理及作用发挥带来的新问题,推行了城乡一体新社区“一联双管”党建工作模式增质增效增活力,形成了各司其职、互为合作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格局,有效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报送单位:海盐县委组织部
东海花苑党支部授牌成立
东海花苑开展党员服务活动
■案例详情:
海盐县“一联双管”模式
抓好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
一、工作动因
近年来,农村中传统的组织体系、治理结构逐渐为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所打破,城乡一体新社区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完成,农村居民社会成员身份与经济成员身份相分离的情况下,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及作用发挥等问题日趋突出。为此,2010年以来海盐县推行“一联双管”模式,以镇(街道)为区域建立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以村党组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党组织为重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着力破解农村党建社区化转型过程中的党员教育问题,目前已在该县西塘桥街道东海花苑社区、秦山街道庆丰社区、百步镇百禾花苑社区等推广,并对建设中的城乡一体新社区提前介入工作。
二、探索实践
1、一个机构抓总,联心联力联行动。在全县所有9个镇(街道)分别建立由党(工)委统一领导,村党组织、城乡一体新社区党组织共同参加的党建联席会议,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牵头抓总。一是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通过党建联席会议,进一步统一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中各方面的思想,达成共识,形成镇(街道)党(工)委、各村党组织、城乡一体新社区党组织及社会各层面的工作合力,联动推进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党建联席会议具体承担制定本地区新社区党建总体规划及具体实施步骤、整合各级各类党建工作资源合力推进本地区新社区党建工作、研究并协商解决本地区新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组织本地区新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重大活动等职责,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中有关事项进行协商协调,统筹推进。三是发挥监督保障的作用。党建联席会议建立定期分析例会制度、党员动态管理制度和定期督查考核制度,加强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推进情况、党员增减变化情况等的研究和分析,并将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组织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作为镇(街道)党委书记年终向县委常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2、双方组织负责,管人管事管落实。在推行“一联双管”模式中,海盐县对村党组织、新社区党组织两方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形成在镇(街道)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牵头主导下,村党组织及新社区党组织各负其责、互为合作的工作格局。一方面,定位村党组织的职责为:一是加强对居住在新社区的本村党员的思想教育,组织党员到新社区年度报到,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新社区建设,自觉接受新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监督;二是结合本村实际,积极为新社区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加强同社区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定期到新社区党组织进行走访,全面掌握本村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四是在党员评优等工作中,主动征求新社区党组织意见,对新社区党组织反馈的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认真记录,并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之一;五是组织居住在社区的本村党员集中开展植树护绿、打扫卫生等为民服务活动。另一方面,明确新社区党组织的职责:一是将组织关系隶属于村但居住在社区的党员的双重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履行对党员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二是与党员组织关系所在村党组织密切配合,建立管理档案,准确掌握社区内党员基本情况;三是组织党员以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形式,开展治安巡逻、便民服务、植树护绿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发挥监督作用,定期向党员组织关系所在村党组织反馈情况。
3、四项载体创新,增质增效增活力。在村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能不变的基础上,重点在新社区党组织创新四项工作载体,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增强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活力。一是建设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集服务大厅、会议室、活动室、谈心室、电子阅览室、展陈室、远教培训课堂于一体的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长期向党员群众开放,定期组织开展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同时,由各城乡一体新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20-50人的党团志愿者、慈善义工服务队,主动为新社区居民提供量血压、修理电器、理发等各类免费服务。如西塘桥街道东海花苑社区确定每月16日为志愿者服务日,每年可服务新社区居民4000多人次。二是建立社区党员议事会。选择政治思想好、群众威信高、议事能力强、热心社区事务的党员代表组成社区党员议事会,每季召开一次会议,就社区内的重要事项和党建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讨论,拓宽党员诉求表达渠道和党内事务参与途径,为新社区党组织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如西塘桥街道东海花苑党员议事会针对小区内排屋与商品房之间的围墙引发居民之间的争议矛盾,着手开展摸底调查,及时向新社区党组织提出了在围墙上设一道门,由党组织派专人负责,采取白天开启晚上关闭的办法,顾及各方的利益,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维护了新社区的和谐稳定。三是推行党员活动证制度。给每名党员发放一本《党员活动证》,将他们参加村党组织和新社区党组织的活动如实进行登记,并实行积分管理,作为党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发新社区党员参与活动、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党员胡金华拿到活动证后高兴地说:“搬到新社区以后到村里参加活动要骑20分钟的自行车,路远又不安全,现在支部活动就在家门口,我们这些零散的党员又有了新家园”!四是划分党员责任区。为新社区内每名党员挂上“党员户”的牌子,亮明党员身份,同时打破村别概念,将新社区内党员以楼幢为单位,划分成8-10个党员活动小组,落实相应党员责任区,由党员活动小组负责并作出书面服务承诺,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联户机制等做法,开展扶贫结对、卫生治安管理、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反映等活动,以群众需要和让群众满意为标准,提升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推动居民群众共同分享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