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海盐县
51、 党群创业扶助工作
51、 党群创业扶助工作
2016年08月01日 17:39:07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党群创业扶助工作
■案例概述:为解决党员群众“发展无资金、致富无技术、创业无项目”问题,海盐县自2007年起以帮扶党员先行创业为突破口进行探索试点,历经了从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工程,到开展“三步十一制”活动,再到实施党群创业扶助一体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过程,保持了党群创业扶助工作的生机活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报送单位:海盐县委组织部
海盐县党群创业扶助 工作送创业物资到农户家中
海盐县农村党员扶助专项资金启动仪式
■案例详情:
海盐县党群创业扶助工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的主旋律,海盐县自2007起以帮扶党员先行创业为突破口进行了探索试点,整合工作资源,拓展工作覆盖,助推全民创业,不断深化和拓展党群创业扶助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创业扶助工作的先行之地。
一、实施背景
2007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党建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这一总战略,需要一定的工作载体和抓手。实施党群创业扶助工作就是这样一个载体,通过扶持创业的形式,把各项惠民政策真正送给群众,为广大党员群众实现创业梦想解决了难题,插上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的“翅膀”。
2007年海盐县正式启动实施实施党员创业扶助工程,2008年推行“党员创业卡”制度,2011年起,将扶助对象从党员扩大至党员和普通群众。党群创业扶助工作的不断深化,无论在扶住的范围、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等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提升,保持了我县党群创业扶助工作的生机活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工作做法
1、全程助推打开“致富门”,力破创业无资金、无项目、无技术三大瓶颈制约。一是创业启动有资金。2007年,建立由农村党员互助基金、县管党费贴补、上级党组织补助、各级党组织及党员捐赠等组成的总额为300万元的党员创业扶助专项资金,根据创业项目实际,给予5-15万元的贷款授信及贴息扶助。2008年,推行“党员创业卡”制度,为党员提供贷款额度、优惠利率和贷款办理绿色通道等帮扶举措。2011年,将扶助对象从党员扩大至党员和群众。截至目前,全县共确定并实施16批次党群创业扶助项目和13批次党群创业卡项目。二是创业项目有推介。制作《党员创业指南》,收集整理创业优惠政策,介绍金融知识,公开咨询服务电话。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各类群体,举办专场创业项目推荐洽谈会、网上项目推荐等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创业项目推荐会12场,巡展14场,累计向790名党员群众推荐创业项目80个,其中有110名党员的创业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三是创业技术有培训。以县职教中心、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为主体,各镇(街道)党校、成校等为辅助,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实践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等平台,加强对党员群众的创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村实用技术、电工、计算机知识、服装设计、汽车维修、CAD制图、餐饮业管理等。截至目前,累计完成540个班次29984人(次)的培训,使6900多名党员群众掌握了各类创业技能并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2、全力服务走稳“致富路”,创新集中服务、联系服务、延伸服务三大帮扶载体。一是建立阵地集中服务。依托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党员创业服务中心,为党员创业提供集中服务,目前已建立党员创业服务中心8个。选择创业成功的党员建立38个党员服务工作室,为创业党员群众提供技术辅导、信息咨询和销售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建立18个党群创业孵化区,搭设“创业先锋号”流动大棚43只,累计有54名困难党员群众先后入驻,带动党员群众创业增收2282万元。二是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建立党员创业扶助工作联系制度,由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138人重点对受扶助对象进行联系服务,加强创业过程的辅导与指导。同时,在全县各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单位)干部中广泛开展“千名干部创业服务新实践”活动,组织459名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与982名创业党员群众结为创业帮扶对子。三是远程教育延伸服务。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到户的优势,运用村级远程教育网站、“网上创业园”等平台,开设专栏介绍创业成功经验,提供创业信息,发布创业政策。大力开展“远教助创业”主题实践活动,依托13个远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95次培训,组建一支以农技人员为主体的133名远程教育专家队伍,开展创业培训500余次,为党员群众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3、全面提升共念“致富经”,健全帮扶承诺、链式助创、先锋引领三大工作机制。一是落实帮扶承诺机制。整合组织、经贸、科技、财政、劳动、农经、税务、工商、信用联社等26家单位资源,建立党群创业扶助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受扶助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创业承诺活动,签定《党员创业承诺书》,建立党员帮扶结对联系制度,要求1名党员结对联系5名农户,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据统计,全县共结成创业帮扶对子5061个,带动8391名党员群众进行创业,帮助创业增收1.17亿元。二是构建链式助创机制。探索建立“合作社党组织+党员产业大户+党员+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党组织+党组织党员骨干+党员+农户”以及“协会党组织+党员+会员”等三条创业链,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党组织和党员产业大户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联动发展优势,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创业致富。如于城八字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将每月10日确定为合作社集中培训日,由合作社技术员或外聘专家进行授课,场场“爆棚”,仅“红地球”和“无核四号”等优良葡萄品种就成功推广2000多亩。三是完善先锋引领机制。建立“双带双联系”工作制度,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要求村干部联系创业能人,鼓励党员创业能手联系农户,带动周边农户创业。全县村干部联系创业能人780多人,600多名党员创业能人联系2100多人并已带动400户农户走上致富道路。同时,在全县组织开展十佳“创业先锋”评选活动,有115人次得到推荐,2850余人次参与投票评选活动。
三、工作成效
2007年至今,海盐县共确定党群创扶贴息项目1120个,发放“党群创业卡”252张,授信贷款额度14974万元,发放贴息157.2万元,带动创业投资7000多万元,创造产值4亿多元。
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受到过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人民日报》、新华社《高管信息》、《内参选编》、《中国组织人事报》、《浙江日报》、《嘉兴日报》等媒体的宣传和报道。
1、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党群致富联合体。通过搭建多元助创平台,构建了以农村劳务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党组织为依托,党员产业大户为核心、普通党员为基础、广大农户为延伸的“四位一体”党群致富联合体。
2、推动了党员带头创业和带领创业。通过深化多重助创保障,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党员和群众创业无政策、发展无项目、转产无指导、想干无技术等“瓶颈”问题。党员带领群众创业,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体现,激发了党群共同创业致富的热情。
3、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基础。通过实施多层助创帮带,进一步拓展了党内关爱机制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变传统的短期帮扶为长期的关爱服务,变单一的“输血”为“输血”、“造血”并重,形成了一种从根本上关心党群创业的新方法。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