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嘉兴市南湖区
49、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
49、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
2016年08月01日 17:39:08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
■案例概述:嘉兴市南湖区以“党建强、发展强、带富强”为目标,通过“产业+支部”、“明星党员+工作室”、“远程教育+现场教学”、“助创基地+农户”等做法,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合作社中的作用。
■报送单位:中共嘉兴市南湖区委组织部
褚大姐向合作社社员传授黄瓜种植技术
绿江葡萄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朱屹峰为社员上课
■案例详情:
抓党建兴农业 引领农民致富
嘉兴市南湖区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 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以“党建强、发展强、带富强”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葡萄、甜瓜、蜗牛、生姜、水蜜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南湖区农业产业发展硕果累累,产业化发展朝气蓬勃。以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以及花卉苗木等农业产业为支柱,2015年南湖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86亿元,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812元,同比增长8.8%。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南湖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推动全区农业科学健康发展。2015年,全区实现党建覆盖的100家合作社,年产值比2013年增加了1.25倍,社员年收入增加54%,辐射带动7.3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二、主要做法
1.“产业+支部”,形成党的核心,促使产业做大做强。实施党组织覆盖“堡垒提升”计划,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布局、从业党员等具体状况,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条件成熟的,单独组建党支部;对少于3名党员的,按照“专业相通、地域相近”原则,采取挂靠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合作社,确定所在村党组织的一名委员担任党建联络员做好联系指导,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目前合作社中,单建党组织18个,联建党组织10个,选派党建联络员30名。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合作社完善各项组织制度。区委对每个新建的合作社党组织给予5000元的补助。
2.“明星党员+工作室”,树立示范旗帜,引领农户致富。目前全区共建立28个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由合作社里技术过硬、乐于助人的“明星”党员担任负责人,并以党员的名字命名。同时,组织合作社中有特长的党员骨干加入工作室团队。工作室通过“坐堂门诊”、发布信息、微博,走村出诊等形式为农户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工作室的党员,勇于担风险,新技术党员先学,新品种党员先试,在取得成效后再向社员推广,为社员发展生产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如2009年建立的“老姚农技服务工作室”,累计开展农技培训30多期,发放技术资料6500余份,广播讲座50多次,接待农技咨询群众700余人次,到田头出诊400多次。
3.“远程教育+现场教学”,传递知识,实现增产增收。通过远教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建立合作社远教课堂,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技术、生动的案例武装农民的头脑。合作社还专门建立一批远程教育实践基地,为种养殖户提供学用成果转化的“实验田”,为困难党员群众提供脱贫致富的“梦想地”。定期请远教专家来实地讲学,手把手地教社员学技术,防病虫,强管理。如福良蜗牛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则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给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环节上开展科学的技术培训,不但方便了农户的养殖管理,而且确保了养殖的蜗牛达到无公害标准,有力地促进了蜗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助创基地+农户”,设立孵化器,带动群众共同富裕。2008年起,市委组织部和南湖区委在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批“先锋号”流动钢架大棚,以2年为周期免费提供给困难群众使用。通过党组织协调用地、提供设施,合作社垫付资金、帮助营销,党员“双带明星”全程结对指导,让每个困难农户进得来、种得好、收益高。后来,省委组织部、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市委组织部又在南湖区多个合作社投入60多万元,建立了一批流动大棚。至今,全区已搭建“先锋号”流动钢架大棚100多个,每个大棚年均增收17000元,已累计帮助上千户困难农户脱贫致富。
三、成效启示
1.合作社凝聚力更强。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后,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各方面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支部、合作社、社员三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合作社也由最初的“松散型”变成现在的“紧密型”,社员对合作社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党组织的话语权也越来越有分量。2006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26家,社员只有1407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家,社员6136人。
2.合作社生命力更强。合作社党支部组织严密、工作规范、制度保障,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谋划合作社发展思路,通过支部活动,党员作用发挥,改变了以往责任主体不明确,谁都可管,又谁都不想管的现象。依托党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依托党员把农民带动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党组织的合作社,经营状况基本上都比较好,相应的产业也越做越大。同时有党组织的合作社市场信誉度也较好,更容易被社会接受。
3.合作社生产力更强。以合作社党组织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壮大。如大桥镇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从2005年建社之初只有7名社员,不到50万元总资产,8000多亩辐射带动面积,到现在的社员155人,辐射带动葡萄种植面积18000多亩的国家级合作社。葡萄产业飞速发展成为所在的大桥镇的农业支柱产业,全镇2015年葡萄产业总收入超过2亿元,葡萄种植还辐射到周边县市、甚至省外。
4.党组织影响力更强。党组织的影响力来自于党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作用发挥,合作社这个平台让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党的宗旨得到更好地体现,党员在农民群众中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党支部通过党员承诺,党员联系社员和群众等方式,在党员帮扶群众的过程中宣传党的政策,树立党的形象。党组织还注重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把合作社中的骨干分子和优秀社员推荐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