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绍兴市越城区府山银泰商圈

92、商圈党建“互联网+”模式

2016年08月01日 17:39:10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商圈党建“互联网+”模式

  ■案例概述:府山银泰商圈借“理念之力”,统筹共建,打造凝心聚力工程;借“网络之力”,统筹共创,实施特色争创工程;借“服务之力”,统筹共享,完善品牌服务工程;借“活动之力”,统筹共荣,推动提质扩容工程;借“机制之力”,统筹共筑,搭建先锋引领工程,既满足了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报送单位:绍兴市越城区府山街道办事处

1.png

2.png

  ■案例详情:


  绍兴市越城区府山银泰商圈  商圈党建的“互联网+”的模式

  一、背景与起因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商圈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延伸、突破与创新发展,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建的新领域,不仅增强了城市基层党建服务经济发展的合力,也夯实了城市基层新领域中党的执政基础,还提高了“两新”组织中党的执政能力,更推动了城市社区的全面发展。

  银泰商圈所在地区域常住人口40万, 流动人口15万。2014年10月份国务院批复柯桥区、上虞区的设立,越城区大绍兴核心地位已确立,随着城市消费力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区域整体影响力日趋提升。如何在这样一个市场规模化、企业多元化、人员社会化的商圈内扩大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成为建立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迫切需要。


  二、做法与经过

  2015年4月27日,中共越城区府山街道银泰商圈总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越城区建立的首个商圈党总支。银泰商圈党总支下设金帝、银泰城、金时代、王子宴会、塔山文化市场5个支部。

  加强商圈党建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保持和巩固党的核心地位,保证党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因此,必须突破传统党建工作的套路,从商圈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出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探索一条在商圈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一)借“理念之力”,统筹共建,打造凝心聚力工程

  商圈党建要把握好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时,既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又要切合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首先,商圈党建要成为正确走向的引领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上门宣传、利用商场电子屏、网站建设等途径,善于利用工、青、妇等组织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要注重学习“两学一做”,重温党章,翻看必读书目,引导和监督企业及经营户合法经营,促进其健康发展。

  其次,商圈党建要成为生产经营的服务者。利用党组织的人才优势多提合理化建议,多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把关心、支持商圈经济的生产经营,为商圈排忧解难,促进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为党组织应尽的职责和主要的任务。制作党员服务栏,抓住“学”,致力“做”,每月由各支部中党员轮流将本月服务内容进行整理公示。

  最后,商圈党组织要成为和谐稳定的推动者。党组织一方面要在职工中发挥维权、教育、组织作用;又要对非党员企业主发挥帮助、引导、监督作用,对党员企业主发挥教育、管理、监督作用,对企业主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引导、教育、培养作用。

  (二)借“网络之力”,统筹共创,实施特色争创工程。

  商圈党建中要运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搭建了一系列网络信息平台。

  一是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注重党员学习。要以专题讨论、座谈会、集中学习等方式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的党性教育,并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考虑到商圈党员流动性大,根据党建动态、服务内容,不定期以手机微信的方式发送到商圈每位党员,突破传统党员教育定点定时的时空限制。引导党员率先争先创优,在商圈官网上开辟党建专栏,定期将党建知识以微信、QQ、短信等形式发至党员,组织商圈党员进行网上党章知识竞赛,评出党章之星,并在通过官网、论坛、微信政务等平台进行宣传,一方面提高党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提升商圈的整体形象。

  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注重党员素质。全方位考察、记录党员相关情况。通过建微信、建微博,及时记录商圈党建活动的最新动态,表达个人看法、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在线发表活动评论的精神家园。党组织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把发展的重点对象放在青年创业、文化宣讲员和信用记录优秀的人身上。此外,积极打造党建网站、短信平台、QQ群等信息化平台加强商圈党建工作的宣传,畅通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入党动机纯洁、政治立场正确、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基础广泛的优秀业主吸收进来。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三)借“服务之力”,统筹共享,完善品牌服务工程。

  商圈党建要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覆盖、广受益的服务格局,让包括党员在内的社会群体真正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捷与实惠。

  一是打造区域综合服务网络。依托党员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党员服务站点布局结构,通过设服务站、咨询点、创业区等形式以商圈为单位加快推进党建服务。如员工的工作、生活、学习、家庭、婚姻、子女上学等问题,党组织主动关心,加强联系、协助解决。在大商圈广泛推进特色党建服务平台建设。商圈可与街道、社区、共建单位共享党员服务中心相关资源。

  二是探索党建服务新模式。要打破地域分隔、职能分割,把服务对象拓展到辖区居民群众、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等各个层面,将综治、群团、经济、社会事务等工作纳入到党建服务工作中,充实商圈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内涵,不断增强党员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商圈各类单位和党组织的能力。

  三是提升综合服务标准。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商圈管理服务机制,经常性走访片区经营户,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解决经营当中的实际困难,并做好优惠政策和“文明商圈”、“文明经营户”创建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商业经营氛围,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健全工作登记、活动预告、服务承诺等多项制度,实现有效整合。

  (四)借“活动之力”,统筹共荣,推动提质扩容工程。

  商圈明显特征是工作量大、时间紧、节奏快。因此,在商圈开展党组织活动,不能采取过去那种要求人员集中、时间集中、内容统一、方法一致,带有“务虚”成分的活动方式,而应围绕商圈发展、围绕商圈急难险重的任务、围绕党员队伍建设,围绕商圈整体形象塑造得方面来设计活动安排。把党组织的活动与生产经营的决策、管理、经营等活动结合起来。

  一是原则创新。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实效”的原则。业余即党组织坚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利用工作空隙和业余时间开展党的工作,过好党的生活。小型即根据党员较少的特点,采取相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精心组织,开展小型而有效的活动。多样即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时期党的形势、中心任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党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体育比赛等活动形式。务实即围绕本地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情况开展党的活动,讲求活动的实际效果。力求通过党建培训助其生产经营业绩的提升。

  二是载体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则主要在物质载体、精神载体和组织载体方面的创新。物质载体主要是开展救助服务、扶贫济困等活动,如组织送温暖活动、助残服务活动等。通过物质载体,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党建工作活动的精神载体,就是要把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组织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主要是开展各种精神文化教育活动,如学习教育活动、创优评优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文体竞赛活动等,沟通党组织与员工之间、员工相互之间的思想等等。在组织载体方面,除发挥商圈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发挥企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载体功能。通过这些组织载体,维护职工和业主的合法权利。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根据商圈特点,协调好职工和业主的关系,既保证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借“机制之力”,统筹共筑,搭建先锋引领工程。

  商圈党建必须发掘新资源,而组织依托便是商圈中的现实新资源。通过党组织体系的建立来增强党的凝聚力、扩大党的影响,这是商圈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形成一种体制外建党的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党组织来增强党的覆盖面、扩大党的影响力,是商圈党建工作的现实选择。

  一是建立健全思想统一、上下贯通的领导机制。基本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商圈四级联动,党、政、工、团、妇、科协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街道、商圈组织必须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健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党的建设的领导制度,增强政治责任感,提高工作自觉性。

  二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牢固树立党组织“一把手”抓党建是本职,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商圈经济组织制度,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商圈企业进行凋查研究和具体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督、税务、劳动等执法部门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商圈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组织要借助执法部门的杠杆作用,经常与他们联系和沟通,互通情况和信息,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信息。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借助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威信。

  四是建立健全导向有力的激励保障机制。对于在商圈中党务工作者、党员职工中存在的种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就是与区、街道党组织缺乏一定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关,我们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继续加大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和奖励力度,对于有生活困难或者经营困难的党员,提供经济帮助或者政策支持,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成效及启示

  街道秉承“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理念,在商圈内开展党员基本情况排摸,发放《党员服务联系卡》和《党员基本情况调查表》,设立党员服务咨询点、党建工作宣传栏,目前共有党员42名,党总支又制定了《党建工作方案》、《党建工作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和商圈发展的互动双赢,得到了党员和商圈管理层、业主的广泛支持,使商圈党建在起步阶段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针对商圈内各经济主体相对松散、党员分散的情况,确定在建立商圈区域性党总支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邻、利于覆盖”原则,整合5个支部。同时,按“行业相近、便于活动”原则划分党小组,根据流动党员较多的情况设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真正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灵活运用利益激励、服务吸引、真情感动等方式,让“口袋党员”主动回家。

  商圈党建是党建工作一个新的领域,府山街道党工委扎实推进商圈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商圈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需在组织体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创造党建新方法,形成开展商圈党建新思路,以智慧化、协同化、多元化进一步扩大党建覆盖面。凝聚商圈广大党员和各方力量推动商圈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