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青田县
70、农村基层党建“逐村走访、分村定标”
70、农村基层党建“逐村走访、分村定标”
2016年08月01日 17:39:20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农村基层党建“逐村走访、分村定标”
■案例概述:青田县坚持“乡镇直接抓、一个都不少”的工作理念,以“逐村走访、分村定标”为抓手,全面落实组工干部逐村走访制度,在逐村走访的基础上将414个村分为“基本型、提升型、示范型”三类标准,明确一村一标,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全力解决好农村基层党建点面不均衡等问题,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报送单位:中共青田县委组织部
青田县召开“分村定标、整乡推进”工作推进会。
青田县组织全县组工干部开展“逐村走访、分村定标”活动。
■案例详情:
青田县推行“逐村走访、分村定标”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建点面不均衡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不扎实、点面不均衡等现实问题,2015年8月以来,青田县按照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对照“浙江二十条”要求,开展了“逐村走访、分村定标”活动,在机制建立、工作推动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一、背景与起因
青田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户籍总人口53.57万,下辖32个乡镇(街道)、414个行政村,村庄分布分散、基础差异较大,人员大量外出、自然禀赋不足,使得农村基层党的建设面临人、财、物等诸多制约,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1、村多差异大,提升标准统一难。青田县414个村中既有中心村、示范村,又有空心村、扶贫重点村,村与村之间基础差异较大、工作推进力度不同、工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统一标准、整体提升上难度较大。如青田县共有空心村151个,占36.5%。这些村普遍存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滞后、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人才留住难、党组织书记后继乏人等问题。
2、带头人能力素质差距大,党建工作推进难。各村党组织书记在文化水平、能力素质上参差不齐、目标站位不够高、工作举措不够多。加上自身生产生活精力投入的矛盾,部分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特别是重项目轻党建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还没有很好落实“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要求,没有将党建工作真正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3、外出流动党员数量多,常态化教育管理落实到位难。全县农村党员中外出党员3000余人,占全县农村党员近30%。大量党员的流动,使得“三会一课”等传统的组织生活全覆盖难以落实到位,导致了少数农村党员党章、党规意识弱化。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
二、主要做法
青田县坚持“乡镇直接抓、一个都不少”的工作理念,以“逐村走访、分村定标”为抓手,全面落实组工干部逐村走访制度,在逐村走访的基础上将414个村分为“基本型、提升型、示范型”三类标准,明确一村一标,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1、“乡镇直接抓”,责任上提抓落地。坚持高位推动,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建责任上提到乡镇一级,由乡镇直接抓村级党建任务落实,解决“村级党建村级抓”的弊端。县委出台美丽党建实施意见,建立县委常委党建责任清单和党建工作抄告单制度,36名县处级领导通过“一联八”全部直接抓乡促村,高位推动。发挥乡镇(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抓点连线、成片提升”的原则,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做到既符合实际,又能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跳起来摘桃”。
2、“一个都不少”,三级联动齐参与。县乡村三级联动,组织全县组工干部参与“逐村走访、分村定标”活动,逐村找短板、分村定标准,实现了414个行政村全部推进一个都不少、347名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到点指导一个都不少、1.2万农村党员参与创建活动一个都不少。建立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等六张“责任清单”,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全部直接联村到点、直接主持策划、直接负责落实村级党建项目。县委组织部定期通过电话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向村支部书记和党委委员双向抽查党建工作落实情况,抽查结果与村干部报酬、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挂钩,推动形成党委带头、大家动手的良好格局,打通组织工作到村“最后一公里”。
3、“抓实抓细抓小”,分村定标促提升。注重从细节抓起,结合三年目标任务,开展组织生活规范化、“两大指数”考评规范化、党建责任清单规范化、村级活动场所运转规范化四大专项行动,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基本要求、基本制度、基本活动的落实,确保“浙江二十条”落地。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乡镇组建专项整改小组,结合中心村、项目推进重点村、偏远村、空心村等村情实际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定位,把标准个性化到村到人,积极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对标整改、规范提升,通过“提升—总结—再提升”,整县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4、“拎绳撒网”,抓实固定活动日。抓好每月15日党员固定活动日这个“牛鼻子”,做到年度有计划,每季有安排,每月有主题,村村有特色,明确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规定动作、主题动作和自选动作,把重温入党誓词、交纳党费作为规定动作,从严从实打造组织生活新常态。开展一村一堂党课,全面推动县乡领导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在固定活动日当天到村上党课。注重工作结合,把党员固定活动日同步打造成为党性锻炼日、“三务”公开日、党代表服务日、远教播放日、村企共建日、机关部门下村指导日等,统筹推进服务资源下村,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实效,统筹推进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在农村的落实。
5、“久久为功”,不换频道强基础。把直接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委、党委委员年度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委定单、书记派单、党委委员领单、每月结单的清单管理制度和党委委员向党委报告履行党建责任情况制度,定期开展乡镇书记交流会、支部书记擂台赛、美化家园大比武等,形成抓党建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把责任和要求挺在平时,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一抓三五年,像“老祖宗夯土墙”一样,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三、主要成效及启示
1、找了短板,明了方向。去年以来,青田县统筹全县组工干部力量,在前期面上414个村逐村走访到位的基础上,又分批次到高湖、高市、祯埠等21个乡镇不同类型的244个行政村进行专题分类再走访,把脉问诊,梳理归纳出党组织生活不规范、两大指数考评不严格、村级活动场所运转不正常、党建责任清单不具体等4大类18个方面的共性问题,以抄告单形式由县领导领衔落实。全县逐村党组织全面建立了问题清单。重点对照“浙江二十条”,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抓点连线、成片提升”的原则,制定分村定标三年提升时间表、任务书,确定了红色传承、美丽乡村、景区党建等6条党建示范带3个党建示范群。“逐村走访、分村定标”工作作为特色亮点被丽水市委在全市推广,并在丽水日报上刊发。
启示:通过逐村找短板、建立问题清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建立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让党建责任更加明晰,党建工作规范提升有了“助推器”。
2、立了规矩,活了组织。县级层面专门出台文件,明确每月15日为党员固定活动日,党员参加活动 “一个都不少”,因故不能参加的,会后做好补课。党员参加活动日情况作为先锋指数考评的重要依据。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直接策划、参与农村党员固定活动日,邀请“老三宝”(老党员、老交通员与游击队员、老支书)上党课,组建“老三宝”宣讲团,将“一村一堂党课”、“学做讲堂”等活动纳入固定活动日内容,带活了组织,带强了队伍,每月参加活动成为每位党员的硬性规矩。“一村一堂党课”作为全国首条“两学一做”经验类做法新闻于5月13日在中组部《共产党员》电视栏目播出,浙江卫视新闻也跟进了报道。《青田“老三宝”,为青年党员补钙》在浙江日报发表。
启示: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给党员立了规矩、定了戒尺,要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抓出成效,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才会更加规范、及时,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才会更加明显,对农村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3、聚了人心,树了威信。通过“逐村走访、分村定标”,党组织的活动常态化开展的同时,也促使了农村议事决策方式的转变,提高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认可度。如高湖镇五源山村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努力下,在2015年新建了活动场所,在外出党员集中地设立了红色营地,让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活动,并发动党员志愿者开展扶贫帮困等活动,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据统计,一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项目1343个,设立党员先锋岗1200多个,组建党群服务队400多支,推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共为群众办理实事1597件,“美丽经济”得到加速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新三宝”总收入分别增长86%、29.4%、18.9%。
启示:村级党组织发挥了坚强堡垒作用,党员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党组织在村里就有威信、群众就会信服,经济社会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