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台州黄岩区

6、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

2016年08月01日 17:39:31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

  ■案例概述:2004年,黄岩区围绕村“两委”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村务监督民主化的目标,配套十二个操作层面的制度,探索形成了以“三化十二制”为基本框架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充分肯定。12年来,黄岩区一以贯之坚持深化,持续不断进行实践和制度创新,并于2016年出台“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使原框架下的制度体系维持生机和活力。

  ■报送单位:台州市黄岩区委组织部

  2015年7月,屿头乡沙滩村履职承诺年中考评现场。

  2016年2月,屿头乡布袋坑村用竹篮当票箱、花生来计票的方式对2016年度承诺的重大事项进行表决。

  ■案例详情:

  黄岩区12年一以贯之深化落实“三化十二制”

  切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04年前后,黄岩区围绕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探索实施村党组织领导的法治德治自治机制,形成了村级组织管理“三化十二制”,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充分肯定。12年来,黄岩区认真贯彻习书记的指示精神,一以贯之深化落实,积极吸纳实践创新成果,使“三化十二制”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已经成为黄岩基层组织运行的基本制度,更是黄岩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的生动实践,在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进程中愈显生机活力。

  一、“三化十二制”的发展历程

  “三化十二制”的形成建立与深化完善,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探索与建立阶段(1998年至2004年)。1998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村委会直选翻开了村级治理的新篇章。但实践中,部分村出现村委会凌驾于党支部之上的苗头,甚至出现村委会主任印章“吊腰头”的现象,村“两委”关系难以协调,影响了村级事业发展。同时,黄岩作为中国股份合作经济重要发源地之一,党员群众民主意识较强,参与村级治理的政治冲动亟需引导规范。针对这些问题,黄岩区先后探索推行了民主议事日、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级重大事项联章联签、印章使用管理等制度做法,逐步厘清村“两委”的职责定位,规范了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有效消除了一些不良现象。但具体实践中,一些制度和做法比较零散,相互交叉,缺乏系统性。为此,黄岩区总结村委会直选以来的有益经验,梳理整合现有制度,于2004年出台了《黄岩区村级管理工作规则(试行)》,实施了村级选举、民主决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十二项制度,简称“三化十二制”。

  2.落实与发展阶段(2004年至2010年)。2004年6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黄岩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对村级组织管理“三化十二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黄岩这个措施比较好,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取得了好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探讨、总结、完善、提高,进而推广”。区委认真贯彻习书记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修订下发了《黄岩区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并召开全区村民自治建设动员会,编发《实施细则》、《典型案例》小册子至每个村,组织乡村两级干部专题培训。《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对“三化十二制”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扩大了影响力,被评为2005年度浙江省组织工作创新奖。2005年,新一任区委书记到岗后,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三化十二制”工作,相继开展“双届好搭档、和谐村班子”评选、出台《关于实施村主职干部评议评优制度的意见》等,一年一主题推动“三化十二制”落细落小落实。

  3.深化与拓展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以来,农村基层工作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中央和省、市对基层组织建设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现任区委书记提出要应势谋划完善“三化十二制”中一些具体工作制度。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结束后,黄岩区针对村级运行中最易引发矛盾的财务管理、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等问题,实施了“村账笔笔清、村事件件议、村务人人明”工作规程,通过引入责任追究、流程管理和定期清结等措施,破解了“三化十二制”运行中存在的难点问题。2012年,黄岩区探索实行了党员干部道德诚信引领工程,完备了农村党员发展、管理、退出等一系列制度,并有效对接先锋指数考评,完善党员考评管理。2014年村级组织换届结束后,黄岩区又针对村干部选人与干事不衔接、承诺与践诺相脱节、考核与奖惩失于软等问题,对接换届“三项承诺”,实施了村干部任期履诺考评管理机制,更新优化了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今年6月,黄岩区围绕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在梳理吸纳实践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布了《黄岩区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修订版)。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当天,《浙江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予以报道。

  二、“三化十二制”的特色做法及成效

  黄岩区12年坚持深化“三化十二制”,始终紧扣“四个进一步强化”(进一步强化从严治党、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村级组织规范化民主化公开化和党员干部履职担当),形成系列特色做法,取得了积极成效。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廖国勋多次关注过问,省委原副书记、省长李强予以批示肯定。

  1.强化核心意识,全面理顺村级组织关系。“三化十二制”始终突出强化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通过建立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务联席会议、村级重大事项联章联签等制度,切实发挥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最后一纳米”。注重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制定民主决策、民主恳谈、村务公开等制度,自觉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定期监督,不断规范村级运行。12年来,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一把手”已深入人心,村委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已成为自觉行动。村“两委”关系理顺后,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基层政权更加夯实稳固。黄岩区南城街道山前村是践行“三化十二制”的成功范例,2008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后,按照“三化十二制”的要求,团结干事,规范谋事,实现了从逢雨必涝的“水窟塘”到山青水碧的“花园村”的华丽蝶变。

  2.创新制度设计,全面强化党员干部履职担当。按照“有标准、易监督、可检验”的要求,始终遵循“三化十二制”办事管人,强化党员、村干部的责任担当。在村干部评议考核上,狠抓村干部履诺考评工作,将换届选举“三项承诺”细化为每年的承诺事项和每季度履诺进度,并与经济报酬、退出机制以及换届人选资格等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推行党员干部道德诚信引领工程,将党员固定活动日考勤、联系户走访情况、参与志愿服务等纳入加扣分事项,每年评估一次,评估结果作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奖励惩处、社会救助和银行信贷的重要依据,发挥普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东城街道红四村是城区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的主战场,村主职干部主动将征地拆迁任务纳入年度承诺,党员发挥联户劝导作用,短短50天就完成土地、房屋丈量385户,房屋、厂房1315间,完成率达97%,被省委主要领导称为“红四奇迹”。

  3.一以贯之坚持,全面推动制度落地生根。坚持把“三化十二制”作为村级组织运行总纲,持续深化完善,形成了涵盖村“两委”运行、村务决策、财务管理、村务监督等方面的规范制度,经长期坚持后固化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遵循,实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黄岩区新前街道西范村两委班子不用通知、不设签到,每月15日、30日晚上雷打不动地在村集体大楼坐得簇簇齐,对集体财务支出一一现场核对、现场签字、现场付款。宁溪镇五联村坚持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普通党员和广大村民话语权、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村级决策更接地气,实现了“干部干、群众看”到“干群合力干”的转变,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被列为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会参观点。

  三、实施“三化十二制”的经验和启示

  黄岩区“三化十二制”的生动实践,对于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有如下启示:

  1.基层党建的制度落实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制度的生命力,重在坚持、贵在落实。“三化十二制”能固化成村干部的自觉行为,关键在于12年的长抓不懈。自2004年以来,区级领导班子换了三任,村级组织班子换了四届,但始终认真遵照习书记指示,坚持“三化十二制”工作主线不换,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三化十二制”扎根基层、生生不息。

  2.基层党建的制度设计要瞄准问题、务实管用。“三化十二制”能够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点赞,关键是源于基层实践,能够解决基层问题。“三化十二制”在探索、完善、提升过程中,始终紧扣基层最关心的“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等热点难点问题,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形成一整套简单有效、务实管用的机制,自然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3.基层党建的制度深化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基层形势在变化,党建工作的标准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三化十二制”行之有效、行之久远,关键在于源源不断的制度创新。12年来,黄岩区应势而谋、点滴改良,不断丰富优化“三化十二制”制度体系,为其赋予新内涵、激发新活力,有力推进了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责任编辑:马美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