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余姚市小曹娥镇

17、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管理

2016年08月01日 17:39:28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管理

  ■案例概述:近年来,随着非公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小曹娥镇的非公企业呈区域化分布,主要可分布在南、北园区和各行政村区域内。对此,小曹娥镇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全面推行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积极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着力点,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互融共进。

  ■报送单位:余姚市委两新工委

小曹娥镇:非公党建工作例会.JPG

  小曹娥镇:非公党建工作例会

  ■案例详情:

  区域化管理助推非公企业党建

  小曹娥镇现有非公企业党组织66家,其中单建达到57家,联建9家(下含157家企业),全镇“两新组织”实现党建全覆盖。近年来,随着非公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小曹娥镇的非公企业呈区域化分布,主要可分布在南、北园区和各行政村区域内。对此,小曹娥镇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全面推行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积极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着力点,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互融共进。

  一、主要做法

  1、分片成立区域活动中心。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和便于活动、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全镇两新组织划分成了11个责任区块。其中,全镇8个行政村各为一个责任区块,南北工业园区分为3个责任区块。同时选择党建工作基础较好、党务干部力量较强、党员活动场地条件较好的村、企业设置非公企业党员区域活动中心。目前共有11个党员区域活动中心,其中8个区域活动中心设立在各村村落文化宫,其余3个设立在王龙、科博特、明星等3家双强企业内。

  2、全面规范指导运行机制。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各区域活动中心范围内,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和区域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区域党建工作的统筹规划、议事协商、综合协调等工作,形成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区域活动中心为依托,区域协商议事机构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每个区域活动中心配备一名专业的党务工作者,并根据区域活动中心内非公企业的数量,每个区域活动中心配备7—9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主要由镇机关党员代表组成。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要求党建工作指导员每月到企业指导服务1次以上,指导开展党组织活动。

  3、推行党组织的灵活组建。针对一些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单建或联建党组织条件不足,无党员非公企业管理不到位等的问题,推行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加大组建力度,对党员在非公企业工作半年以上,不管党员组织关系是否在企业,只要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就单独建立党组织;有2名正式党员的,选派指导员挂靠到企业组建党组织;只有1名正式党员的,以区域为单位联合建立党组织,确保有党员的非公企业都能组建党组织。目前已实现全镇214家企业全部成立党组织目标。其中,从业人数80人以上成立30家(1家党总支,29家单建);从业人员50-79人且年营业收入达500万以上成立6家(全单建);从业人员50-79人且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下成立9家(1家单建,8家联建);30-49人成立20家(全部单建);29人以下成立149家(8个联合支部)。

  4、确保非公党建经费到位。小曹娥镇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计划,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区域活动中心、专职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岗位津贴的标准根据党务工作者承担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业绩等情况确定,一般每月50-100元,年底统一进行发放,2011年发放津贴达12800元。同时投入4.3万元统一制作小曹娥镇非公企业党建职责制度牌,并发放到新成立的42家非公企业组织。今年加强区域活动中心建设,对每个区域活动中心给予5000元的补助,村企各配套不少于5000元,并对每个活动中心补助经费2000元/年。通过党员亮相台、制度规范台等版块,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党组织的影响力。通过区域活动中心的组织建设,扩大了区域内党组织间的互动,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新优势。推行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和区域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党组织提议制、企业负责人例会制等制度。对区域活动中心,重点完善学习培训、党建咨询、就业推荐、开展活动等方面的功能,提供有效服务。同时,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之间,非公企业党组织与机关事业单位、村党组织之间结对共建,帮助非公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2、形成了党建工作整体合力。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管理,突破了传统的单位党建、线状直管的党建工作模式,探索以面为主、线面结合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做到了每个企业都有区域活动中心管理、都有党建指导员联系,有效解决了管理跟不上、精力不到位、覆盖不到边等问题。区域活动中心建有多功能活动室,采取教育培训共抓、阵地设施共享、文化活动共搞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单个企业党组织活动党员人数少、规模小、影响力弱的弊端,发挥党建工作的规模效应,形成了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3、激发了党员队伍内在活力。大规模选派党建指导员到非公企业开展工作,实现党组织和党务工作在非公企业的全覆盖。利用区域活动中心这一平台,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动态管理”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积极推进发展党员区域化。自2011年以来,全镇非公企业培养发展的13名党员中,有6名是通过区域联合方式发展的。积极推进教育管理开放化,在每个区域活动中心内建立了综合性党员教育基地,培训场地、学习资料、网络设施等向区域内企业、党员免费开放。

  4、促进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心的组织引领下,区域范围内的各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发展抓党建、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积极为非公企业职工群众排忧解难,鼓励员工为非公企业发展献策出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团结员工、促进和谐的“红色堡垒”,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双赢。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