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盐县
3、“党务红领•四三工作法”
3、“党务红领•四三工作法”
2016年08月01日 17:38:4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品牌亮点:“党务红领•四三工作法”
■案例概述:近年来,海盐县注重发挥退二线科局级干部的作用, 2009年在试点驻企担任“党务红领”的基础上,八年如一日,目前,已累计选派七批349人次驻企开展“红色助创”,在实践中形成的“四三工作法”,已成为发挥退二线科局级干部作用、助推企业“双强争先”的有效做法。
■报送单位:海盐县委组织部
派驻“党务红领”与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对接
■案例详情:
海盐县深化退二线领导干部“四三工作法”
近年来,海盐县注重发挥退二线科局级干部的作用, 2009年在试点驻企担任“党务红领”的基础上,八年如一日,目前,已累计选派七批349人次驻企开展“红色助创”,在实践中形成的“四三工作法”,已成为发挥退二线科局级干部作用、助推企业“双强争先”的有效做法。
一、工作动因
近年来,海盐县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难题,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选拔难、管理难、稳定难等问题,富于创新的推行了“党务红领”制度,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需要,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作用,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促使党建工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实践
1.三双互动,完善选派任用机制。一是“双荐”建库。镇(街道)及县级部门党组织对本单位退二线科局级干部选派的初始人员进行推荐,退二线科局级干部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向单位党组织自荐。在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基础上,县委两新工委除了解个人基本信息外,还掌握个性化的信息,如业务特长、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等,及时建好选派的“菜单库”。二是“双征”定人。选派前分别征求派驻单位用人需求和“菜单库”中退二线科局级干部意向企业意见。通过双向征求意见,确定选派的初步人选。如浙江友邦集成吊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根据企业需求海盐县及时选派了人社局的退二线的正局级干部担任“党务红领”,为企业开展劳动人事政策讲座等,得到了企业职工和公司高层的热烈欢迎。据统计,通过“双征”模式,2016年企业与退二线科局级领导主动达成驻企意向的达70%以上。三是“双级”派驻。初步人选确定后,分别由县、镇(街道)两个层面同时派驻。属于县级相关部门派出的,由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负责与派驻企业接洽;属于镇(街道)派出的,由各镇(街道)负责与用人企业接洽。
2.三个明确,建立作用发挥机制。出台《海盐县“党务红领”积分管理办法》,明确基础工作、重点工作及参与全县的中心工作,全部量化赋分。一是明确基础工作。明确退二线科局级干部派驻企业期间八项基础性工作。如帮助企业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开展一次创意党日活动;与企业决策层开展工作交流不少于两次;健全完善企业群团组织等。二是明确重点项目。按照“党建强•发展强”的思路,确定若干个年度重点工作,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推进。三是明确片组职责。按照派驻企业地域就近原则,将退二线科局级干部划分成5干个片组,每个片确定一名片组长,制定片组和个人年度工作计划,每季确定1至2个主题至少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县委两新工作定期召集片组长召开工作推进会。
3.三项制度,规范履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信息互通制度。镇(街道)召开涉及非公企业党建,工业、服务业大会等相关会议时,邀请辖区派驻企业退二线科局级干部列席,片组长召开片组会议时也主动邀请镇(街道)相关人员参加,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二是建立培训辅导制度。每年有针对性组织开展1至2次全县派驻企业退二线科局级干部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拓展工作思路。4月份,对派驻的66名退二线科局级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并赴南湖、海宁等地开展党建现场参观交流。三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派驻到非公企业的退二线科局级干部不在企业领取任何形式的报酬,由财政部门按照每月每人600元的标准,年底统一与派出单位结算。
4.三评考核,强化成效管理机制。一是强化日常考评。建立县委组织部、两新工委责任科室和镇(街道)组织办联系片组制度,及时了解退二线科局级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难题。二是开展履职考评。在退二线科局级干部年度述职的基础上,分别向企业领导班子、普通职工、党员等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履职考评结果将作为次年是否继续选派或调整派驻人选的重要依据。三是综合考评。通过“个人自评、片组互评、县级综评”的方式,每年评选出一个优秀片组和若干名优秀派驻干部,并进行表彰,作为年度考评等次和相关经济待遇享受的参考条件。
三、成效体会
1.深化了企业党组织地位。针对一些派驻企业党组织地位边缘化,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地位难巩固的实际情况,“党务红领”利用与企业主的交流及列席企业经营管理层会议等机会,向企业经营管理层尤其是企业主宣传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关政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思想认识,争取企业领导层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同时,采用上微党课、与党员职工谈心谈话等形式,加强与职工的思想沟通,提升职工对党建工作的认可度,为党组织开展工作夯实了群众基础。
2.优化了企业党组织工作程序。针对部分企业党组织规范性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党务红领”从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着手,协助党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规范党组织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评议、党员教育等制度,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党组织工作规范化程序。
3.强化党务干部能力提升。针对部分企业党组织现有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知识、缺乏党务干部知识的问题,“党务红领”一方面,积极向企业主争取为企业党组织选配专职党务干部,为企业党务工作增加工作力量;另一方面,向企业党务干部倾力传授党务工作知识,通过传、帮、带为派驻企业党组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务干部。派驻“党务红领”的企业在党组织组建数、职工申请入党数、发展党员数等同比都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