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大放送!海盐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十年之路

2017年12月01日 11:29:01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海组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主战略,自2007年起,海盐县围绕这一主战略,以帮扶党员先行创业为突破口进行了探索试点,2008年1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嘉兴农村党建做到“家”》(中央外宣办《互联网舆情》[2008]第015期)上对党员创业扶助作了重要批示。10年来,此项工作在海盐历经了从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工程,到实施党群创业扶助一体化建设,再到“助创富民”工程的持续发展过程,创造了很多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保持了海盐县党群创业扶助工作的生机活力。2017年,作为党员创业扶助工作的先行之地,海盐县大力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以“党群共创共富,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创扶资源,提升创扶带动能力,走出创业共富新路子。十年来,共确定贴息项目1276个,发放创业卡266张,共扶助各类创业对象5260多个,带动8900多名党员群众进行创业,创造产值11.5亿多元。

  找准创业节,着力保障资金、项目、技术三大要素

  建立专项资金:创业启动有保障

  建立总额100万元的县创业扶助专项资金,并由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万元的贷款贴息,下一年度不足部分由县专项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财政申请安排并补足。建立分类梯度贴息机制,对个人提出的10万元以下实行全额贴息,10万元以上超出部分按贷款利息的50%进行贴息补助;对以“组团帮帮贷”方式提出的抱团贷款和“共富联合体”成员集体提出的贷款,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实行全额贴息,30万元以上超出部分按贷款利息的50%进行贴息补助;创业扶助的期限一般为1年,对发展势头好、帮带作用明显的创业项目可以延长一至二年的扶助期限,从第二年起 享受50%的贴息扶助。个人申报一般最多为连续三次,对“共富联合体”视情况可适当延长。

  建立创业担保机制:创业实施有动力

  依托县农商银行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为符合条件的党员发放党员创业卡,实行信用贷款,重点解决个别、小额贷款担保问题。建立党员联户担保小组,按照自愿的原则,鼓励若干素质好、信用好的农村党员群众建立联户担保小组,建立党群创业共同体,互相实行创业贷款担保。建立50万元担保基金,将农村从事一产的创业党员、群众纳入县农业发展担保基金担保范围。

  开展创业项目推荐:创业开展有方向

  组建县党群创业“共创共享”信息库,开展党员群众创业需求调查,实行归类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各类创业对象创业能力、创业愿望、帮扶需求等信息。搭建信息发布平台,不定期举办创业项目专场推荐会,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社会各界宣传创业扶助政策、创业项目信息及为企业招聘人才牵线搭桥。定期开展创业指导现场咨询活动,深入镇(街道)、村(社区),通过项目展示、专家指导、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人才洽谈,向基层党员群众及时推荐创业项目信息。

  设立红创联盟:创业过程有支撑

  建立由院校、培训机构、创业示范基地和相关部门等组成的“红创联盟”,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等各类服务。下设产业、专业、服务三个子联盟,成立先锋助创团结对创业对象,制定“盟约盟规”,明确盟员各自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每年制定服务计划,梳理出责任清单,根据清单每年签订服务承诺,督促履行相应的职责。形成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路径资本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把准服务接口,全力创新阵地服务、联系服务、延伸服务帮扶载体

  建立红创空间:创业培育有阵地

  按照“政策引导、党群参与、专家引领、专业高效”的原则,坚持各方参与,打造多层次、全链条“红创空间”。选择产业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党群创业孵化区设立红创空间,对进驻项目提供政策辅导、技术培训、后期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并依托高校院所科研基础,把这些孵化基地打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和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的“苗圃”,从而间接带来创业技术和创业项目。

  实施“三定直联”中心户:创业宣传有载体

  建立创业扶助工作联系制度,深化“千个党员群众中心户”建设,在农村、社区管理网格中建立725户党员群众中心户,推行镇、村干部定户、定时、定向“三定直联”中心户制度,组织引导镇、村干部以中心户为落脚点,深入开展为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镇机关干部“一人对一村”、村干部“一人对一户”定点直接联系中心户,每月1日、10日、15日、25日进行定时走访,并结合中心户特色和联户干部的自身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为党员群众创业提供信息宣传和技术支撑。

  建立创业联席会:创业项目有质量

  建立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经局(县农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残联、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地税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卫生计生局、县行政审批中心、县旅委、县国税局、县工商局、县供销总社、人行海盐支行、县信用联社等单位组成的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联席会议,在前期联审基础上,对扶助项目进行再次审核,提出建议扶助项目,总体研究、统筹商定最终扶助项目。

  成立劳务合作社:创业用工有源泉

  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推动创业,促进就业。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农民培训新技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水平,推动农民就近转行、转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新的就业门路,有效提高农民务工收入。同时,吸收周围企业成为合作社的注册会员,签订用工协议合同。合作社根据用人单位的用工申请要求和条件,调配相适应的专业性劳动力,有效解决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用工难题。

  打通带动路径,致力完善精准对接、链式助创、跟踪评价共富机制

  施行精准对接机制:创业扶助有侧重

  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大数据,分类梳理出转产转业、支出型困难和就业型困难三类家庭,实施红创空间辐射带富和创业骨干党员精准带富,建成100个左右的党群共富联合体,上承“红创联盟”各类金融、农技、信息服务,下接500名左右的贫困党员群众,提供技术培训、跟踪解决困难、包销分销等全链式服务。建立“双带双联系”工作制度,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鼓励党员创业能手联系农户,开展党员创业承诺带富活动,全县600多名党员创业能人联系2100多人并带动400多户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实施“双带百人培育计划”:创业引领有先锋

  以农村党员为重点,选择带头致富、带领共富能力强的党员作为重点创扶对象,以3年授信5000万为目标,培育100人左右的带头创业、带领创业的先锋党员,形成10—15个党员创业先锋群,增强创业扶助带动力。

  构建链式助创机制:创业模式有选择

  建立“合作社党组织+党员产业大户+党员+农户”、“ 农业龙头企业党组织+党组织党员骨干+党员+农户”以及“协会党组织+党员+会员”等三条创业链,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党组织和党员产业大户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联动发展优势,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创业致富。

  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创业运转有效度

  建立由县委组织部、县农经局(县农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残联、县财政局(地税局)、县人力社保局、县信用联社等组成的绩效评审团,加大对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力度。在镇(街道)建立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定期研讨制度,加强对扶助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进度、效益指标、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日常调查研究和监测检查,每季度作出项目执行效率和效果的阶段性评价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措施,确保项目科学、有效、良性运转。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