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深化实施“共创共享”工程,打造党群创业扶助样板的实践与思考

2017年11月28日 16:53:54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中共海盐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海盐县一直把“就业创业”作为党建服务民生的工作重点,深化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以“党群共创共富,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通过着力保障创业资金、创业项目、创业技术三大要素,全力创新阵地服务、联系服务、延伸服务帮扶载体,致力完善精准对接、链式助创、跟踪评价共富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党员群众创业热情,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关键词:党群创业“共创共享”  现实背景  实践路径  实践成效

  一、实施党群创业 “共创共享”的现实背景

  (一)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此,“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精准帮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今党的中心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从于、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战略,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自觉地把党组织活动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部署、去落实,使基层党建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突出了以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党建目标,找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在农村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二)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是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的需要

  党的活动方式就是政党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形式的总称。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共同致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以往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停留在“学学文件、谈谈思想,回忆回忆、对比对比”,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等,这样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进行创新。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达到党建与富民的互动,贴近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使基层党建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为检验党组织组织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的一个典范。

  (三)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光靠思想上的认识是不够的,仅仅把联系群众作为一种作风来强调也是不全面的,必须善于找到能把党组织和广大群众连接在一起的载体。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找到了新形势下党继续与农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载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党员和群众间的“联结点”和“黏合剂”的作用。

  (四)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需要

  共享发展成果,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是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指出: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早在2007年,海盐县就以帮扶党员先行创业为突破口进行了创新探索,2008年1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嘉兴农村党建做到“家”》(中央外宣办《互联网舆情》[2008]第015期)上对党员创业扶助作了重要批示。10年来,此项工作在海盐历经了从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工程,到实施党群创业扶助一体化建设,再到“助创富民”工程的持续发展过程,创造了很多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保持了海盐县党群创业扶助工作的生机活力。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是党员创业扶助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是以“党群共创共富,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群众的创业致富热情和相关部门的精准帮扶指导在创业平台上得到共享,使更多的人在创业共富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开展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实践路径

  “共创、共享、共富”是我县党群创业的宗旨和目标。“共创”是前提,是全县党员群众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劳动,共同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共享”是宗旨,通过党群共同创业,使党员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共富”是目标,通过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最终走上共富道路。党群创业 “共创共享”工程,以“政策保障——服务助创——带动共富”为实现路径,进一步整合创扶资源,以扶大扶强提升创扶带动能力,打造党群创业海盐样本。

  (一)找准民生所需,打通创业节点,建立创业资金、创业项目、创业技术三大要素保障体系

  1.建立专项资金,让创业启动有保障

  自2007年起,建立总额100万元的县创业扶助专项资金,并由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万元的贷款贴息,下一年度不足部分由县专项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财政申请安排并补足。不断完善全方位红色保障,推出“组团帮帮贷”,鼓励散户、小户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单位组团信贷,解决资金难问题。建立分类梯度贴息机制,对个人提出的10万元以下实行全额贴息,10万元以上超出部分按贷款利息的50%进行贴息补助;对以“组团帮帮贷”方式提出的抱团贷款和“共富联合体”成员集体提出的贷款,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实行全额贴息,30万元以上超出部分按贷款利息的50%进行贴息补助;创业扶助的期限一般为1年,对发展势头好、帮带作用明显的创业项目可以延长一至二年的扶助期限,从第二年起 享受50%的贴息扶助。个人申报一般最多为连续三次,对“共富联合体”视情况可适当延长。

1.jpg

  2.建立创业担保机制,让创业实施有动力

  依托县农商银行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为符合条件的党员群众发放创业卡,实行信用贷款,重点解决个别、小额贷款担保问题。建立党员联户担保小组,按照自愿的原则,鼓励若干素质好、信用好的农村党员群众建立联户担保小组,建立党群创业共同体,互相实行创业贷款担保。建立50万元担保基金,将农村从事一产的创业党员、群众纳入县农业发展担保基金担保范围。

  3.开展创业项目推介,让创业开展有方向

  组建县党群创业“共创共享”信息库,开展党员群众创业需求调查,实行归类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各类创业对象创业能力、创业愿望、帮扶需求等信息。搭建信息发布平台,不定期举办创业项目专场推荐会,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社会各界宣传创业扶助政策、创业项目信息及为企业招聘人才牵线搭桥。定期开展创业指导现场咨询活动,深入镇(街道)、村(社区),通过项目展示、专家指导、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人才洽谈,向基层党员群众及时推荐创业项目信息。截至目前,共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30多场,巡展28场,累计向1790多名党员群众推介创业项目80个,其中有110多名党员的创业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2.jpg

  4.设立红创联盟,让创业过程有支撑

  建立由院校、培训机构、创业示范基地和相关部门等组成的“红创联盟”,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等各类服务。下设产业、专业、服务三个子联盟,成立先锋助创团结对创业对象,制定“盟约盟规”,明确盟员各自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每年制定服务计划,梳理出责任清单,根据清单每年签订服务承诺,督促履行相应的职责。形成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路径资本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二)善谋民生之利,提升创业实效,全力创新阵地服务、联系服务、延伸服务三大帮扶载体

  1.建立红创空间,让创业培育有阵地

  按照“政策引导、党群参与、专家引领、专业高效”的原则,坚持各方参与,打造多层次、全链条“红创空间”。选择产业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党群创业孵化区设立红创空间,对进驻项目提供政策辅导、技术培训、后期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并依托高校院所科研基础,把这些孵化基地打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和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的“苗圃”,从而间接带来创业技术和创业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40个班次9984人(次)的培训,使3900多名党员群众掌握了各类创业技能并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2.深化实施“三定直联”中心户,让创业宣传有载体

  深化“千个党员群众中心户”建设,建立创业扶助工作联系制度,在农村、社区管理网格中建立725户党员群众中心户,推行镇、村干部定户、定时、定向“三定直联”中心户制度,组织引导镇、村干部以中心户为落脚点,深入开展为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镇机关干部“一人对一村”、村干部“一人对一户”定点直接联系中心户,每月1日、10日、15日、25日进行定时走访,并结合中心户特色和联户干部的自身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为党员群众创业提供信息宣传和技术支撑。

  3.建立创业联席会,让创业项目有质量

  建立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经局(县农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残联、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地税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卫生计生局、县行政审批中心、县旅委、县国税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总社、人行海盐支行、县农商银行等单位组成的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联席会议,在前期联审基础上,对扶助项目进行再次审核,提出建议扶助项目,总体研究、统筹商定最终扶助项目。

  4.完善劳务合作社,让创业用工有源泉

  根据用工需求,完善劳务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继续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结合当前农业热门产业、重要产业,及周边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园等的需求,为农民培训新技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水平,推动农民就近转行、转型,从而提升农业用工质量。同时,吸收周围企业成为合作社的注册会员,签订用工协议合同。合作社根据用人单位的用工申请要求和条件,调配相适应的专业性劳动力,有效解决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用工难题。

  (三)体现民生为本,打通带动路径,致力完善精准对接、链式助创、跟踪评价三大共富机制

  1.施行精准对接机制,让创业扶助有侧重 

  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大数据,分类梳理出转产转业、支出型困难和就业型困难三类家庭,实施红创空间辐射带富和创业骨干党员精准带富,建成100余个党群共富联合体,上承“红创联盟”各类金融、农技、信息服务,下接500余名贫困党员群众,提供技术培训、跟踪解决困难、包销分销等全链式服务。建立“双带双联系”工作制度,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鼓励党员创业能手联系农户,开展党员创业承诺带富活动,全县600多名党员创业能人联系2100多人并带动400多户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2.实施“双带百人培育计划”,让创业引领有先锋

  以农村党员为重点,选择带头致富、带领共富能力强的党员作为重点创扶对象,以3年授信5000万为目标,培育100余人带头创业、带领创业的先锋党员,形成15个党员创业先锋群,增强创业扶助带动力。在受创业扶助的党员中开展党员创业承诺带富活动,236名受扶助党员与1085名党员结对,826名创业党员与2759名群众结成创业帮扶对子。组织开展十佳“创业先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创业先锋在引领创业中的示范辐射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3.构建链式助创机制,让创业模式有选择

  建立“合作社党组织+党员产业大户+党员+农户”、“ 农业龙头企业党组织+党组织党员骨干+党员+农户”以及“协会党组织+党员+会员”等三条创业链,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党组织和党员产业大户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联动发展优势,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创业致富。如于城八字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十年如一日,每月10日定期开展集中培训,由合作社党员技术骨干或外聘专家进行授课,吸引了县内外农民参与,场场“爆棚”。

  4.建立跟踪评价机制,让创业运转有效度

  建立由县委组织部、县农经局(县农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残联、县财政局(地税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农商银行等组成的绩效评审团,加大对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力度。在镇(街道)建立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定期研讨制度,加强对扶助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进度、效益指标、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日常调查研究和监测检查,每季度作出项目执行效率和效果的阶段性评价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措施,确保项目科学、有效、良性运转。

  三、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实践成效

  海盐县针对农村党员群众这一创业群体,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制度安排,顺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从经济视角出发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是深化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破解了农村党员群众创业中的难题,极大地激发了创业活力。

  通过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党员群众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瓶颈”问题,使有创业意愿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党员群众增添了激情和胆魄,极大地激发起了他们的创业致富热情。而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创业开展的一系列创业项目推介和技术培训活动,使创业党员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致富本领。2007年以来,全县共实施18批次党群创业扶助项目和党群创业卡项目,带动9600多名党员群众进行创业,确定贴息项目1276个,发放创业卡266张,授信贷款额度1.65亿元,发放贷款贴息238.8万元,创造产值11.5亿元。

3.jpg

  (二)彰显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拓展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行政色彩淡化,引导和服务职能增强,逐步学会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新问题,善于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宣传服务、技能培训和组织带动等方法,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大优势。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以服务群众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赢得群众中,有效推进了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于城镇八字葡萄专业合作社是我县组建的第一个合作社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以党支部为主导,以农户为主体,以服务为主旨,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富民为目标,通过健全帮扶机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创业链,引领带动农民创业增收。

  (三)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实施以来,更多的党员通过接受帮扶走上致富之路,成为农村党员创业的典型,致富后的又通过“传、帮、带”带领群众致富,使农村党员切实发挥了农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可学可信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员带头创业最终带动和扶助周边更多农民共同创业致富的局面。在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中,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农户家中,倾听群众渴望致富的心声,了解群众创业致富的需求,及时把致富路子、消息反馈到群众手中,协调解决群众在致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提供各种服务。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与群众心中搭起一座贴心交流的桥梁,建起一个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党干群的距离拉近了,党干群的关系密切了。

  (四)提高了农村党员群众的创业能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实行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后,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推动农村发展的领军人物,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逐渐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农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同时,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党员群众“共创共享”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四、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我县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项工作牵涉广、任务重,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与“共创共享”所需的要素“大整合”、“大共享”的要求和“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一)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带动面还不够广。

  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的开展极大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创业积极性,提高了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然而,从总体上看,全县上下“共创共享”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成本高影响了党员群众“共创共享”热情,我县在梯度贴息、发放创业卡、实行资金担保等方面给于“共创共享”很大的政策扶持,给党员群众带来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租房租地成本等,让很多党员群众因缺乏启动资金而停止脚步。党员群众的思想理念有待更新,农村党员群众由于受到生活环境与价值观的特定影响,“小富即安、求稳怕险”等小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积极性,同时大多数农村党员群众将经营的行业集中在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产业,创业者初始收益微博,更要受制于环境的约束,创业风险增加,也影响了整个“共创共享”覆盖面的拓展。

  (二)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障碍还没有完全清除。

  在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中,我们注重了有关信息、政策资源的整合运用,但与“共创共享”所需的要素“大整合”、“大共享”的要求和“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普通党员群众在“共创共享”中所遇到的障碍仍然不少。“共创共享”需要更多技术支持。在农村种养殖业,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问题也不断涌现,靠吃“老本行”最终只能被淘汰。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培训,特别是在创业培训形式、与创业项目的结合度、与高校院所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共创共享”需要更多资金保障。虽然我县已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但贷款难仍是许多创业者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共创共享”需要更多项目推介。由于工作职能的限制,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各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面上创业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创业指导和创业项目开发仍停留于较浅的层次。

  (三)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帮扶平台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们已初步搭建了以扶助专项资金和创业担保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扶助平台,以红创联盟和红创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服务平台,但要实现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必须要有新的更大的平台和载体。“共创共享”政策平台有待拓展。目前,人社、农经、团县委等各个条线都有自己的相应扶持政策,但没有很好地加以整和,扶持作用未能更好显现;同时,在贴息和创业卡政策之下,相应的服务等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健全。“共创共享”基地平台有待提升。按照“政策引导、党群参与、专家引领、专业高效”的原则建立了红创空间,吸引了不同类型的党员群众加入,但是在管理模式、专家作用发挥、帮扶链的形成上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共创共享”服务平台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推动各级部门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为党群创业“共创共享”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努力方向

  我县将以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主体作用为着力点,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建好创业平台,实现党员群众创业共富新局面。

  (一)导向式科学培育,让更多党员群众共创。

  “精准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

  要使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让群众接受、让群众满意,关键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施策,以精准理念推进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先锋引领与群众共创互动。要进一步发挥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先出一脚、先迈一步,带领周边群众“共创共享”,通过创新实现创品牌、求壮大,真正凝聚成“共创共享”的吸引力,成为放大“共创共享”工程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要深化三条产业链的创业模式,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和家庭农场等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联动发展优势,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创业致富。二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在实施党群创业“共创共享”工程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农村党员群众还是停留在种植、养殖、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层面,一些年轻的党员群众,开始尝试网络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因此,需要在挖掘传统产业的同时,鼓励开启新兴产业,并积极拓展项目的上下游产业,提高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的支撑作用。三是本土创业与开放创业互融。需要通过培植更多的本土党员群众,激励其牢牢抓住本地地域优势和产业热点,特别是在我县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领域,大力开辟本土创业航道。同时,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进行投资创业,尤其是大力扶持有资金、有技术的在外海盐人才“回归”创业,带动更多的本土党员群众“共创共享”。

  (二)立体式整体提升,让更全创业环节共推。

  创业能力蕴涵着持续创业的强劲动力,要使党群创业“共创共享”永葆活力,关键还体现在各级党组织有力推动和社会的精准帮扶,通过着力提升广大党员群众的创业能力来实现“共创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业推动能力。需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服务。需要通过进一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深化“红色代办”,着力打造畅通创业申请的“绿色通道”。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降低创业门槛,着重解决自主创业发展过程中的税收优惠、收费减免、融资扶助等扶持和奖励政策,切实围绕我县经济发展盘活党群创业这盘棋。二是提升全社会的创业帮扶能力。党群创业“共创共享”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形成党群创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社会的参与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制度,通过镇村干部“三定直联”、党员联户等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农村党员牵线搭桥,提供基础服务。需要建立引导帮扶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创业帮帮团”,开展分类服务、跟踪引领,指导创业创新。需要大力培育党群创业文化,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浓墨重彩地宣传党群创业“共创共享”的先进典型,从而营造起鼓励探索者,激励成功者的社会氛围。三是提升党员群众的自主创业能力。需要继续充分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开展系统的创业理念及经营管理方法培训,帮助党员群众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继续加大信息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信息渠道,建立创业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向全县党员群众发布涵盖各个产业的致富项目和劳务、科技等信息,提供实用有效的创业技术,帮助他们在项目、时机上作出正确选择。需要继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全方位搭建平台,让更多组织共助。

  党群创业平台是党员群众投身实践、释放潜能、提升创业水平的载体和依托,需要通过“共创共享”工程搭建更为优良的平台,提升党群创业的承载能力。一是着力打造红创空间平台。选择产业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党群创业孵化区设立红创空间,对进驻项目提供政策辅导、技术培训、后期销售等一系列服务,以集聚资源,拓展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形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的创业空间。同时,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在红创空间中建设一批技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为培育壮大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引导党员群众集聚发展。二是着力深化项目推介平台。项目是创业的载体,是发展的基础,必须汇集各方力量做好优质项目推介,为党员群众找准方向。需要加强对接融合,积极引进具有发展前景、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做到既储备开发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项目,也积极支持投资少、见效快、门槛低的项目,并争取高校院所的长期技术支持和辅导。同时,继续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精心建立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项目库,尽可能提供周到的服务。三是着力完善资金扶助平台。资金是党群创业的必备条件,要进一步完善资金扶助政策,研究提高小额贷款的数量和扩大扶持范围,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梯度贴息、创业卡和资金担保的力度,为党员群众切实解决创业启动难题。需要持续加大银行信贷和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搭建党员群众与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作平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