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赵氏孤儿》的传统价值力量

2017年01月17日 09:43:05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王丽荣

808723361313819871.jpg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千年,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内政斗争事件,称“下宫之难”,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左氏春秋传》。西汉《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故事流传的主要人物和大致情节都已出现。后世在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戏剧创作,著名的戏剧版本有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南戏《赵氏孤儿记》以及明传奇《八义记》。

  晋国权臣屠岸贾与同朝为官的赵盾文武不和,他利用国君昏聩诬告赵氏谋反,将赵氏满门抄斩。赵盾之子、驸马赵朔临死立誓要庄姬公主腹中遗孤长大成人为赵家报仇。庄姬入宫产子,屠岸贾一意斩草除根,为了诛杀赵氏孤儿将宫门封锁。赵氏旧友程婴以医者身份潜入宫中,庄姬将孤儿交付给程婴,自缢身亡。程婴携孤儿出宫被屠岸贾指派看守宫门的将军韩厥拦下,韩厥敬重赵氏一族且对屠岸贾早有不满,决定放走程婴和孤儿,为了表明守口如瓶的决心,韩厥自尽身亡。程婴逃脱。屠岸贾得知孤儿走失,下令全国搜捕,有言若三日之内不见赵氏孤儿,就将全国婴儿屠杀。程婴找辞官隐居的老宰相公孙杵臼,说明事宜。两人商定用与赵孤同龄的程婴之子替换赵孤,交给公孙杵臼,再由程婴向屠岸贾举报公孙杵臼窝藏赵氏孤儿。两人依计行事,屠岸贾中计,杀程婴之子与公孙杵臼。屠岸贾以为杀了赵氏孤儿,再无后顾之忧,奖赏程婴,认程婴之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为义子。十五年后,程勃长大,程婴用画卷为其讲明当年真相。程勃义愤填膺,与朝中将军魏绛及国君共谋,围攻屠岸贾。最后赵氏孤儿亲手杀死屠岸贾。

  “赵氏孤儿”故事情节由三个核心构成,即“舍生救孤”、“揭示真相”和“血亲复仇”,这三点展现出全剧最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对人性最激烈的挑战,集中展现了人物的价值取向。

  其一,是道义高于一切的舍生救孤。

  为了救孤,守卫韩厥自尽而死,程婴主动提出“换孤”方案,公孙杵臼和程婴独子死去。在这里,英雄舍生取义的高尚节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韩厥与公孙杵臼为保全忠义赵氏的血脉毅然赴死,这种舍生取义的高度表现令人肃然起敬,也令今人能感到当代“以人为本”、“生命可贵”思想的距离。而程婴为了守护忠良之后,践行道义诚信,果断舍弃亲生骨肉,则更让人对其精神高度崇敬的同时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在儒家先圣孟子“舍生而取义者也”的高度指导和前朝赵宋时期二程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坚决命令下,程婴与韩厥、公孙杵臼的做法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天理”即“天道”,是儒家发展至理学提出的伦理标准,诸如“仁”、“义”、“忠”、“信”、“礼”等,都是与天同在,高于人性,高于一切的。在道义面前,生命无重,为了道义牺牲是无上荣誉。这也是为何整部元杂剧《赵氏孤儿》渲染的快意壮烈气氛多过悲痛沉郁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