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大家”王世襄的湖州缘
90、“大家”王世襄的湖州缘
——读张建智《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2017年01月16日 17:33:27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朱健
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文,倏然间吸引我走进王世襄的世界。尽管是邂逅式的相遇,我却毫不隔阂,只能说王老的奇闻轶事很对我的味,令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位执着的老先生。
于是,为进一步地了解王老的生平及著述,我阅读了张建智先生的《文博大家:王世襄传》,从而更深入地走进王世襄的世界。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鹰逐兔——这样一位爱“玩”的主儿,也为国家追回几千件文物,写出了《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研究》、《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40余部著作,为往圣继绝学,可谓玩物励志,玩出了大名堂。
相比于窦忠如著的《奇士王世襄》、吕埴和文三著的《藏家之第一玩家王世襄》和李经国编的《奇人王世襄 : 名家笔下的俪松居主人》等传记及其他许多关于王老的名人轶事类作品,张建智先生写王世襄,叙述平实而能融入真切情感,描写生动而不乏理性思辨。全书11.5万字,分为“西清王氏”、“江南慈母怀”、“负笈燕京”、“西行李庄”、“追寻国宝”、“献身故宫”、“盗宝冤案”、“‘五七’生涯”、“十年浩劫”、“开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志合俪松居”、“世人终识”等十二章,将王老一生的脉络和精神都简明扼要、晓畅流利地勾勒出来。
作为湖州人,我则非常关注书中“江南慈母怀”一章。原来,王老还是湖州的外甥。张建智先生作为湖州本土文史作家,写作该章时得心应手,无论是古镇南浔、“小金山”金家、金家“承德堂”,还是王母金章及金北楼、金东溪、金西厓等几位舅父的事迹,都娓娓道来。章节中插有许多珍贵旧照,也是湖州地方文史工作者提供的,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去还原历史面貌,了解王世襄其人。
王世襄与湖州的渊源,更在于江南舅家启蒙了他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旨趣,与他日后卓越的学术成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写到王世襄母亲金章,不仅是一位大家闺秀,更是工鱼藻的画家,她的《金鱼百影图》至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舅金城(北楼)是清末民初北方画坛的领袖,二舅金东溪、四舅金西厓都精于竹刻,尤其金西厓是我国近现代竹刻艺术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师。王世襄童蒙时曾随母在南浔外婆家居住,他有诗回忆道:“儿时依母南浔住,到老乡音脱口流。处世虽惭违宅相,此身终半属湖州。”可见他对南浔岁月是深深怀念的。王世襄晚年,央视《大家》栏目采访他时,他则说道:“母亲及舅父们,对我的人生轨迹和一生追求之事业,无疑有很深刻的影响,如缺少了这样的家学,我的人生将可能是另一种方向。”王世襄对舅家的感情之深,除了血脉相连,还有家学相承。
王世襄诸多著作中,有一部长达七十万字的《中国画论研究》,这不仅是他最早的一部著作,而且是他为纪念母亲金章而作。1939年春,慈母金章早逝,这对一直玩物丧志的王世襄产生很大震动,他终于幡然改悔,从此走上专心治学的道路。在接受《杨澜访谈录》专访时,他说母亲“这么样培养我、这么样希望我、又这么样放纵我,让我玩,再这么下去,实在对不起家庭”。从此,“狗也成看家狗了,鹰也不养活了,鸽子也送人了”,总之“什么都不玩了,专心写论文”。
而在日后的治学生涯中,他写作的《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刻竹小言》等也不得不说在向逝去的母亲和舅父们致敬。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是“大家丛书”系列之一,读完该书,我深知这位跻身大家行列的文博翘楚具有真性情,他将毕生所爱转化为毕生所学,从而造就了“绝学”,令后人敬仰。
责任编辑:王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