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草木有滋味

——读周华诚《草木滋味》
2017年01月16日 15:55:07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郑春霞

QQ截图20170116153208.png

  前先天,老家带了些萝卜来,厨房地上落了不少泥。挖出萝卜带出泥。这就对了。这萝卜是土里土气,刚从肥沃的土地被窝里钻出来,鲜甜着,水嫩着呢!超市里卖的萝卜才一丝不挂呢。我一边吃萝卜,一边翻看华诚兄的新书。我嚼着嚼着,华诚兄的文字就有了这样的滋味。不错,鲜甜。我故乡人对于美好食物以及美好人物的最高褒扬就两个字:鲜甜。三门湾里的大青蟹直接捞上来,大锅里蒸22分钟,啥都不放,鲜美无比中分明有一丝丝清甜。我们不放姜,不放酒,不放一切佐料。也不用酱油醋。想想吧,那蓝汪汪的东海岸,那阳光,那海风,那能见度,那降雨量,早已经组成它美好身体的每一丝肉质。我故乡人说这后生有范儿,帅,这样说的,后生笋一样。说姑娘灵气,美,这样说的,这小姑娘鲜甜活络。吼吼,无论帅哥美人都是可以直接拿来吃的呢。

  杏子、李子、桃子当然鲜甜,那山上的野草莓当然也是鲜甜,即便是最不起眼的茅草芯也是鲜甜。茅草芯,华诚兄貌似没有写到,就是割来引火烧饭用的茅草里层最嫩的那一根芯。我们小时候有事没事的也会嚼嚼它呢。想当年,我也是有山有海,有田有地的人啊。漫山遍野的枇杷、黄桃,公公苗、敲碗花,都是我的小姐妹。然而,我也多年多年不曾亲近这些小姐妹了。而此时,在华诚兄的新书里又见到了她们。故人重逢,心生的何止是欢喜。

  特别喜欢书中写给远人兄的那一沓沓信。“远人兄,这样和你说吧,当你觉得自己重新是一个孩子了,或者居然是一只鸭子了,桑葚才会对你格外照顾。距离你天真无邪的目光二十厘米外,一颗红得发紫,甜到忧伤的桑葚,就会从枝叶间巧妙浮现……桑葚欢叫一声,就哗啦一下不见了。像扑打着翅膀的鸟群一样消失在田野。”莫名的,我就希望这远人兄是虚构的。是不在现场的农村以外的所有远游的有着怀乡病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这些食物信,是写给远人兄的,也是写给我的。

  还有华诚兄的外婆,“处在半山腰上,一道山涧旁。往竹林深处行数百米,有水声哗然。外婆家大门正对着三面青山、一片毛竹,白色山岚在山尖上行走,没有风,却有云涌。外婆今年九十有三,颜色清爽,不看电视,不听广播,家中唯有两样电器,一盏电灯泡,一只电饭煲。有子女六七,孙辈数十,仍喜一人在山里独居。问喜吃什么菜,豆腐、菜心而已。”我也觉得,这样的外婆就是我的外婆。

  如果从华诚兄名字上做文章的话,可以说他的文字既诚心诚意,又华美多姿。所以他姓周,周详、周全,兼而有之。像山涧里的水流,清凉又清亮。像溪滩里打水漂,一连串,一连串。作为背景,岸边必定盛开着一大丛映山红或映山紫。有一种静静的欢腾,闹猛的宁静。有人说看他文章会想起周作人。但我说,周作人苦。华诚兄甜,鲜甜。不是糖分多的甜,而是经了露水和山泉或霜之后的那一种甜。像春天的豌豆,夏天的丝瓜,秋天的嫩藕,冬天的荸荠。我读他的书,会想起汪曾祺的文字,吴冠中的画,小娟的歌。

  啊,这位客官,你行色匆匆要奔去哪里呀?每天吸着雾霾,吃着快餐,活着有意思么?那远去的山野中的草木滋味,也只有到华诚兄的书里去尝尝鲜了。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