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命中之非对立矛盾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2017年01月11日 15:39:1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郭和奔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2934349b033b5bb5ad58e4ac37d3d539b700bcd1.jpg

  很小的时候,就在图书馆中翻到过这本书,那时它的书名还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译者是韩少功。一本不大也不厚的绿皮书,却是我有记忆以来读得最痛苦的书:书中那些令人炫目的哲学问题如同那时我正喜欢玩的万花筒般,万般角度万般惊喜;可书中情感却又如封面那幅简单的抽象画,惨淡的阳光下被压抑的呼喊与绝望的渴望。我既醉心于哲学思辨的魅力,也承受着人性情感的沉重,真是一次矛盾纠结的阅读。最终,我结束了这次并未结束的阅读,合上书时我是松了一口气的。其实那时,我想我是没有看懂的——我甚至未能明白为什么“轻”会无法承受。

  时隔几年,我再次阅读这本书,它有了新的名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均译。奇怪的是,这一次,这个“轻”似乎更容易理解些——不是这些“轻”真的如何如何让生命承受不起,而是这些“轻”太过虚幻脆弱无法承受生命的重量,宽厚的大地也无法承托起如此“轻”的生命,没有沉重的负担,曾经亦无法让这些“轻”得毫无分量的影子回归,“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的中文翻译或许不应割裂“生命”和“轻”两个概念而该将“生命之轻”作为一个整体。当所有负担消失,肉体与灵魂的生命都将只剩下无尽的空虚。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矛盾,或者也可以说,对立。

  在书的目录中,“轻与重”、“灵与肉”先后出现了两次,而两次出现的顺序前后交换,可见“轻与重”“灵与肉”是本书中最大最集中的两对矛盾,在这两个主要矛盾下,还有许许多多的次要矛盾:“谎言与真理”、“偶然与必然”、“忠诚与背叛”、“梦境与现实”、“男人与女人”“爱与性”等等。在书的第一节,作者便告诉我们“轻重的对立最神秘,也最模棱两可。”其实何止“轻重”,几乎所有对立面都有这种特性,甚至于在书中“男女”在某些场合也模糊了界限;这个世界并不非黑即白,这些对立概念大体存在着灰色地带,在语言学范畴,被称为“相对反义词”——与“绝对反义词”相比,这类“反义词”似乎更贴近生活本真。

责任编辑:王任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