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作为平凡人的马克思

——读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
2017年01月09日 18:45:51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邵晨婵

1375912684-1_w_2.jpg

  不管承不承认,“马克思”作为一个特殊价值符号,这三个字已经深深刻进中国学生的肉里了。我所知道的马克思,一直是枯燥的概念和乏味的理论,不甚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与他本人的生平经历,或者也可以说由于对官方刻板的宣传口号式的赞美的疲劳而选择了敬而远之。由于作业,我接触到了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这也是我所看的第一本马克思人物传记,我看到了惊喜,这是一个被拉下神坛的马克思,饱满的、完整的、平凡的、有血有肉的马克思。

  本书以时间与地点为主线,从马克思的出生写到了他的逝世,从特里尔写到了伦敦。并非想象中的乏善可陈,相识相知的人物,留下离开的地方,人生转折的事件,对时事社会的见解,思想的成长轨迹,写下的鸿篇巨制,众多领域的贡献,所能想到关于马克思的内容几乎都有。惊鸿一瞥真的是很难画骨,格局之大也不知读书笔记如何下手,他有很多重身份,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报人、诗人,那么我就来聊聊作为平凡人的马克思。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形象在他逝世后出于政治意图被僵化的程度恐怕很少有人再能出其右,如同第一版序言提到的,“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斧钺的削磨”,“我所尝试做的至少是要客观公正地写作”,“避免陷入要么偶像化、要么玷污的两个极端”。马克思并非生来就是为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也只是众多共产主义思潮中的一种,无论是“神化”或者“妖魔化”的写法都是主观的、非历史的。

  我认为本书中的马克思是被真正地还原为人,除了思想的伟大,还有为人处事暴露出的不可避免的缺点。

  他不善理财,经济状况一向拮据偏偏消费起来大手大脚,金钱常常告罄。大学时代的马克思花钱就一向超过支付能力,“这是他一生的特点”,“5年中改了10次地址”,几次求债,一度喝酒、决斗并因此被学校关了禁闭。父亲指责他“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比最富有的人还多了两百,马克思倒是依旧我行我素,对金钱依然毫不介意。特里尔、波恩、柏林——巴黎——布鲁塞尔——科伦——伦敦,地点虽然在转换,但是无论是之后的《莱茵报》被查封或是贴钱创办《新莱茵报》还是伦敦的家庭生活,都可想而知是出于怎样的经济困顿状态,如果没有恩格斯的经济援助、作为新闻从业者的稿酬与版税、各方继承的财产,今时今日恐怕也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他生活中不修边幅,既学识渊博又傲慢自负,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绝对自信不允许反驳与质疑,对于任何反对的人都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在第一部分的《大学时代》里写到:由于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比柏林大学的好拿加之有熟人好办事,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拿到了耶拿的博士学位。他也不仅只有与燕妮的白首不相离的爱情,还有与保姆私通并生下私生子的“黑历史”。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