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近代报业的教科书

——读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2017年01月09日 18:46:0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孔成杰

1276050256-1_w_2.jpg

  读卓先生的这本书,如同细细捋过一段新闻历史,就像绪论里的开宗明义,对全书的内容概括,“本书旨在以新的论据与观点,揭示自1815年伦敦布道会在马六甲创办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发行开始,至1874年由中国人出资自办成功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在香港诞生为止的60年间,中文报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与意义。”全面考察19世纪前叶的报业发展史,以时间为轴逐步展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晰的鸟瞰图。据说是一本填补此领域空白的开山者,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直接称颂。

  在网上盛传的100本新闻学必读书目里,此书占据着重要地位,全书443页,而附录的第一手材料的影印件、参考文献列表已经占据了将近200页,尤其是《香港船头货价纸》有79份影印件。对阅读到中间已经开始疲乏的我们来说,实在是福音,另一方面真切体会到卓南生先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精神和一流史家的本色,只有拥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创造这样掷地有声的作品。

  最后一章总结里写到,60年间出现的报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宗教月刊时期,从1815年到1858年,二为“新报”的萌芽与成长期,从1857年到1874年。无疑,《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有一条清晰的逻辑贯穿始终,以时间发展的规律为主线,呈现一段从1815年到1874年的新闻发展断代史。并非按照以往历史研究按照政治或者经济的演变所做的划分,而是从文化着手,真正尊重了新闻发展的规律。

  不过并没有看到作者对这60年间的一些典型性报纸做过多的深入性探究,所以它并非告诉我们一份报纸产生、发展、演变、衰败的前世今生,而是从报纸的特点出发,展现出来的是一份报纸的特征、宗旨、内容、核心思想、办报哲学,一叶知秋,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份报纸的个体性,而是一个时代里中国报业发展的全方位考量。

  虽然纵轴上有着十分简单的脉络,横轴上却有着深度的思索。每一份典型性报纸的介绍都设涉及时代宏大的背景,开篇之初已有独立成篇的一个章节“十九世纪初期中文报刊诞生背景”,每个背景内容或多或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宗教、生活习俗、包罗万象,从而为报纸的分析与研究建构了厚重的背景框架。

  以其中介绍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报纸《循环日报》为例,背景阐述四家非华人自办的华文报纸,联想到第一份由华人出资、华人自办的华文报的珍贵性。继而阐述主笔王韬的生平,从屡试不高中到接触西方传教士及西方文化,从《六合丛谈》中吸取办报的知识与经验到仿办一份“人仰之几如泰山北斗”的中文报纸的雄心壮志,到漫长流亡生活到改革想法的生成。接着讲述其办报哲学,介绍欧美报业发达情况及报人办报态度,阐明报纸之功用及创刊目的,阐明报纸编辑方针,最后是版面及其特征与评论立场。

  卓南生先生注重史料的考证与充实,大量史料的研究使得观点与论据有说服力,以丰富的原始资料纠正了前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讹误。对报纸的创办初衷、社会全景、主笔生平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与联系,使得我们更加了解报纸的性质宗旨与办报哲学。

  “追溯中文近代报刊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挖掘出大量散佚于英、美、日和香港等地珍贵的报刊原件、翻版和抄本,去伪为真,内容论及1815-1874年60年间中文报刊的变化,清晰地勾勒了中国代代报业萌芽与成长期的特征,为这一领域的补白之作。”评价十分地高,从学术贡献、不拘一格的研究方式、以大量史实为基础的实证主义研究方式,的确担得起这份极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