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从科幻到现实

——读《火星救援》有感
2017年01月05日 18:00:0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严宣文

s28315660.jpg

  第一次知道《火星救援》这部小说,源于它的同名电影。和其他的美国科幻电影一样,《火星救援》着重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浩瀚无垠的宇宙和行驶在其中的洁白飞船令人神往。叙事主线干净利落,队友情谊真挚感人。不时出现的火星全景让人感受到人类的渺小,“每天我都出去走一走,去看看广袤的地平线,只是因为我可以”更成为了电影中的金句。研究团队合力攻坚,中国航天局无私相助,各国民众因为营救成功而沸腾,深切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团结,和美国的“伟大”。

  与电影不同的是,小说中主角马克·沃特尼虽然乐观幽默,但是面临绝境,他也会感到迷茫和失落。原著的第一句话是“我他妈彻底完蛋了”,类似的抱怨在之后的文章里也并不少见。虽然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至少和电影中完全正面积极、永远充满希望地寻找解决方案的形象,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且,在小说里,美国一点也不伟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特迪因为担心马克·沃特尼的遗体见报会影响NASA的预算,执意不同意将卫星对准阿西达利亚平原。他宁愿等上整整一年,等待沃特尼被沙土掩埋,甚至放弃新增一次阿瑞斯计划的机会,放弃它可能带来的科学发现。国会预算,公关危机,与我们想像中“高大上”的科研氛围不同,NASA似乎在担心太多科学以外的事情。

  马克·沃特尼确认奇迹生还,NASA的媒体关系总监安妮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欣喜,而是如何应对媒体风暴。在新闻发布会上,他们也是步步小心,他们只是公布卫星图片,对那些于他们不利的细节根本不予解释。部门间扯皮,项目之间争抢资源,所有其他行业的弊病NASA一项不落。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