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话坊”打造基层党建+协商民主新平台

2017年08月13日 21:14:26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清波街道

  清波街道委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打造基层党建+协商民主新平台“清波话坊”,切实探索党组织引导下的基层民主协商和政协委员作用发挥新机制,取得一定实效。

  组团式收集民情,党建+政协让民意表达更顺畅

  2014年11月,清波街道结合“机关干部基层挂职锻炼”、“政协委员进社区”活动,以徐敏等5位清波地区的清波街道政协委员为发起人,整合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多个单项平台资源,打造收集民情、化解民忧、服务民生的社区互动平台“清波话坊”,探索党建+政协委员的联动工作方式,收集民情民意500多条,转化成实事项目20余个。

  打造“1+5”民情收集平台。以清波街道的党群活动室为阵地建立街道层面的民情工作室,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做好信息收集、分析、报送及问题协调等工作。并在下辖5个社区建立“民情观察站”,由社区骨干任站长,帮助政协委员收集民情。政协委员则轮流值班,每周到街道民情工作室和社区民情观察站了解民意,分析民情。

  组建民情观察员队伍。组建由20名党员骨干、辖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代表等不同层面成员组成的民情观察员队伍,作为民意领袖,民情观察员涵盖各行各业、不同层面,具有关心社会发展、关注民生、热心参与社会治理的共同特点。作为“清波话坊”收集民情的“千里眼”,了解民意的“顺风耳”,他们每周根据工作室确定的主题,从各行各业、居民群众那里收集大家遇到的或是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并把这些信息向“清波话坊”进行反映,是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好帮手。

  畅通网上网下收集渠道。工作室建立民情收集日报、周报、月报、年报制度,每周确定一个主题,要求民情观察员收集身边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根据不同的讨论主题,邀请各层面专业人士与社区群众一起走进“清波话坊”,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街道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积极打造网上的“清波话坊”,利用“民情E点通”手机APP平台,变“坐地等”为“主动要”,及时、便捷、高效地收集民意。组建“网格先锋团”,政协委员与社区党员、社工一起开展组团走访和服务,通过入户走访、面对月座谈交流、广场志愿服务等,零距离收集民情。

  联动式协商民事,党建+政协让民主协商更有效

  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对收集到的民情进行及时分析、系统梳理,构建民情收集——多元协商——跟踪监督——评议反馈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政协委员在推进基层民主协商中的独特作用,对单一问题进行小协商,对疑难问题进行大协商,促进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让民意得到及时回应和反馈,一些疑难杂症通过各方代表议一议、评一评得到有效推进。

  单一式双方协商。即政协委员内部协商或政协委员与社区党委协商。按照5名政协委员+5名社区退休党员的方式构建社区民主协商工作小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小范围商讨,形成共同意见后,转化为街道、社区的党员代表大会民生实事项目或政协小组、政协委员民生服务项目。

  主题式多元协商。即由社区党委确定主题,政协委员设计协商方案与程序,召集问题相关方共同协商,寻找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如针对红门局65-67号的17户居民想安装管道天然气,反映了1年多没效果的实际,召开“如何让红门局居民用上舒心气”的民情协商会,邀请市燃气集团、社区党委、居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参与讨论,经过2次实地查看、4次民主协商讨论,最终帮居民解决了这一个生活难题。

  制度化政治协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积极发挥政协委员民主监督作用,邀请政协委员列席街道党员代表大会和民生实事项目恳谈活动,为街道决策提供民意基础。政协委员则把街道、社区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调研,进而转化为“两会”提案或建议,通过制度化渠道加以解决。今年“两会”期间,清波地区的政协委员在大会上提出的1个提案和11个建议,都来自于“清波话坊”的民情反映。

  融合式满足民需,党建+政协让民生服务更贴心

  发挥政协委员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服务活动,“清波话坊”日益成长为党组织领导、政协委员唱主角、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基层综合性民主协商的平台,基层群众享受优质服务,党组织+政协委员形成的“红色能量”也在不断传递。

  建设“吴山幸福红驿”服务平台。参与“党建民生项目管控平台”建设,发挥政协委员的号召优势,领办公益项目,集结社会公益力量。区政协常委、中国摄影大师顾勇进驻“吴山幸福红驿”党员服务中心,根据企业职工和居民爱好摄影的特点,定期举办举办摄影讲座,目前已组织专题讲座和体验活动达10余次,受惠群众达800余人次。

  开展“微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对接党组织的服务重点和群众服务需求,发挥政协委员特长开展法律援助、爱心帮扶、文化进社区等服务项目,并形成常态化的志愿服务行为。区政协委员、清河坊流动党支部书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吴莹牵头,邀请本区域中药文化、茶文化、杭州刺绣、杭州木雕、牙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到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来杭的“小候鸟”进行学习和体验,深受群众欢迎。

  凝聚人文情怀和力量。发挥政协委员的智力优势、文化优势,以人为本推动“人文清波”和“清河坊古韵小镇”建设,政协委员参与“创客驿站”、“人文驿站”建设,把具有杭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等表演节目带进社区和企业,以文化为纽带凝聚各方力,共同倡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区和谐,清波地区日益成为杭州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中心,党组织的活力也通过与政协的联动随之提升。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