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谱史诗 钢铁意志铸丰碑

长征路上十大标志事件十个传奇故事

2016年10月21日 15:53: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红军抗日先遣队在转战中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图为红军抗日宣传画。

  国民党在中央红军前进道路上逐次设置四道封锁线。图为封锁线上的工事。

  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遵义会议召开。图为遵义会议室内场景。

  二渡赤水后,红军在娄山关取得大胜。图为娄山关战斗旧址。

  毛泽东等指挥红军渡江时就住在这样条件简陋的山洞之中。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强渡大渡河勇士等合影。

  红军长征时经过川康边界的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的夹金山。

  图为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部分团以上干部1936年在甘肃庆阳县宫合镇合影。

  红一方面军东征重创阎锡山,巩固了陕北苏区,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

  突破腊子口后,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山脉,彻底走出了雪山草地。

  松潘草地泥潭密布,暗沟交错,稍有不慎就会被泥潭水沼吞噬。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上百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上抗日 红军拉开长征序幕

  1934年7月,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边地区。红六军团随后西征,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

  1934年10月17日,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部开始南渡于都河,踏上长征路。同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率领红25军作为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长征。中国共产党把解决生存危机与拯救民族危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北上抗日始终成为红军长征的旗帜和战胜千难万险的强大动力。

  【于都河上的浮桥】中央红军长征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碍就是河宽水急的于都河。于都河上没有桥,部队需要使用大量木板来搭建浮桥,而于都附近根本无树可砍,很多老百姓便把家里的门板、床板拿了来。在于都河沿岸群众协助下,红军工兵仅用不到4天时间,就在于都河近70里的河段上突击架起5座临时浮桥。为了不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目标,军民们每天下午4时开始架桥,晚上8时架通,次日凌晨再拆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血战湘江 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国民党军在中央红军前进道路上逐次设置了四道封锁线,妄图堵截红军前进。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与优势之敌在湘江两岸血战5昼夜,突破凭借湘江天险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也是长征中最惨烈的战役。经此一战,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广大红军指战员对“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不满达到顶点。

  【陈树湘断肠明志】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二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率部担负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最后,部队弹尽援绝,全军覆没,陈树湘伤重被俘。在敌人将他押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责任编辑:徐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