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驻村更要“驻心”

2018年09月18日 16:26:5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通讯员 陈洁文

  何家村位于何家乡东南部,是何家乡集镇所在地,是“永芳故里”、是“灵秀何家”。全村耕地1684亩,山林面积6936亩,565户,人口1870人,党员68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农作物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土地、山林资源承包。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是我们的工作之根,思想之源,离开农村,我们的驻村工作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何家乡何家村的驻村干部,我应该常备“走下去”之心,提高下村的主动意识,在农村万象的工作中磨练自我,不但人要下,更要带“心”下。

  要带着诚心下村。何家乡作为一个生态复合型的乡镇,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相对发达。从2017年的11月份开始,我开始驻村何家村,初到何家村的时候,我及时对村庄进行了解,对村干部进行讨教,以便能够更好的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像我年轻的驻村干部来说,下村看起来是家常便饭,但真正要做好却不容易。我乡作为常山县经济基础最薄弱的乡镇之一,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农民意识还有待提高。比如2017年的征地失土保险工作、2018年的一户多宅政治工作等政策,如今有些基层群众还持着抵触的情绪。因此作为驻村干部要把这些政策宣传到位、解释到位就得比其他乡镇要多努力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我们驻村干部除了带任务下村更要带着一份诚心下村,不仅要努力加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还要对农民进行宣传解释。因为对于何家村的基础来说,在全乡范围内比什么何家村都不占优势,唯有带着真诚心下村,才能与群众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促进彼此感情的交融,才能让基层群众自然地敞开心扉,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把国家的惠民政策惠及于民,从而使何家村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早日致富、何家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要带着爱心下村。早在驻村之时,我以“多学、多看、多记、多说、多走”为自己的定位目标,多深入到农村与群众交心谈心,真正尊重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我们何家的群众最为淳朴、善良,最为爱憎分明。细数这些年走进群众心中、留在群众心中的驻村干部,无不对群众报以关爱之心。我们驻村干部应该发扬何家铁军精神,采取定期谈谈、入户访谈、干群恳谈等有效形式;多设置人性关怀的活动,让基层群众有了一个表达想法和诉求的场所,以及多有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每周我们都在村里做好指导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切实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指导农村发展问题。一户多宅整治,我们在拆除现场;沿江公路征地,我们在田间地头;土地确权登记,我们在农户家中等等。这些方式、这些方法不仅能让我们工作任务完成,更让我们驻村干部与基层群众的结对帮扶和真诚沟通,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使更多基层群众找到了幸福的归属感和我们更多的基层驻村干部找到光荣的使命感、自豪感。

  要带着责任心下村。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效,工作方式决定工作成果。驻村干部的派遣是地方党委政府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一种信任,一种重托,一种磨练,作为去年新驻村的年轻干部,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党和人民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服务大局是我党的根本任务。我们唯有带着责任心下村才能端正态度,扎实推进农村工作,才能更好的促使乡村振兴,才能更好的建设“慢城后花园”。农村工作的落实是个责任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乡农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得怎么样,我们驻村干部应负主要责任。例如,在全县开展的一户多宅整治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驻村干部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要有一条心战到底的决心,坚决打赢攻坚战,切实拆出环境、拆出空间、拆出美丽乡村。因此,作为驻村干部,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服务、主动尽责、主动履职的意识,亲自深入基层,实地了解工作进度,督察工作进展。这样才能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敢干实干的风气,才能更好地推进我乡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建设好美丽乡村、推进浙西“后花园”建设。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