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树下的党旗

2018年12月30日 16:03:24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王柯

  招贤镇纱帽山村全村现有人口1527人,党员64名。这里的枇杷是特色产业,而且远近闻名,纱帽山村产的枇杷果肉软、又多汁、而且味道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枇杷种植过程中,村党支部受到启发,悟出了一套 “枇杷党建”。

  抓源头,党员发展要“择优种”。纱帽山村现在种植的枇杷主要是从杭州余杭区塘栖乡引进的白玉露和原条白沙两类新品种。种出的枇杷要想果大、肉甜,是什么品种很重要!只有把握好“源头关”,选种优良品种,种出的枇杷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

  发展党员和种植枇杷也是一样的,种子有好有坏、入党申请人的素质也有高有低,所以纱帽山村党支部一直抱着党员发展“择优种”的态度。

  一方面,村支部动员和鼓励毕业回村创业的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村里面的工作是越来越需要一批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来参与了;另外一方面,村党支部也非常关心这些发展对象的成长,安排了党员“1+1”结对指导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支部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和递交入党志愿书的年轻人结对,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更好的来帮助他们成长。

  抓培养,党员教育要“巧施肥”。今年村里建立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基地。合理施肥是一棵枇杷树能否茁壮成长的重要环节,党员干部也需要加强教育、经常学习,补补精神上的“钙”。

  学习和施肥是一个道理,关键要选好“肥料”。村党支部针对党员干部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行“点单式”服务。利用现有的远教平台,党员群众需要了解什么、就安排学习什么。比如村里有不少党员是种植枇杷的,支部就经常性组织学习“农作物种植技术”方面的课程;一些年轻党员,是从事枇杷销售的,支部就经常“点单”学习“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这样,纱帽山的党员干部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党员观看远教教育的到会率也有了明显提升。

  抓风气,村务管理要“晒阳光”。枇杷生长离不开阳光的沐浴,村务管理同样也需要时常“曝光”。纱帽山村有1500多口人,村庄规模不算大,但在日常管理服务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卫生保洁、环孕检等基础性工作,村两委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为此,村两委用起了“点赞榜”和“曝光台”,对村里的好人好事、美丽庭院建设户等正能量给予点赞表扬,对于门前屋后脏乱差、不配合村里工作的负能量给予曝光批评。说实话,这招还是挺管用的,现在村民都很在乎这个“面子”,大家都怕“被曝光”,多少还是想上红纸的“点赞榜”的。

  村里的联村片长、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亲情网格联户等,都在先锋长廊里一一公示;此外,村里的每名党员家门口都有一面小党旗,亮出自己党员身份,这样,党员日常行为、房前屋后卫生情况等都要接受群众日常监督了。

  抓标准,问题党员要“勤修剪”。在枇杷的种植过程中,病枝、虫枝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修剪,枇杷幼苗可能会难以成活。一样的道理,在党员管理过程中,纱帽山村支部根据县里“学分+工分”的要求,对党员实行量化管理。特别是村里划定了党员行为的“底线”,对于违反计划生育、不配合重点工作等的党员,坚决落实“一票否决”。抓失效,党群齐心要“结硕果”。去年10月,纱帽山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启动了占地300多亩的枇杷园项目。186户农户以土地折价方式参股80%,村集体以出资和技术方式占股20%。

  在枇杷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品牌,纱帽山村共建共享,园区里的枇杷未来上市后,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冠名“纱帽山枇杷”;对于品质,村里共担共保,园区里的枇杷由合作社聘请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管护,确保不经人工授粉、不施农药;对于效益,村里共赢共得,根据合作社和农户占股比例,预计  2年后,村集体和农户至少将分别分红6万元和24万元。

责任编辑:楼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