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头乡濛桥村:常山“教师第一村”
大桥头乡濛桥村:常山“教师第一村”
常山“教师第一村”
2018年10月27日 09:29:4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通讯员 廖志良 徐高敏
“这面教师世家展示墙的灯光应该调得再亮一点。”9月6日,在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桥村的“教师馆”里,几位老教师正与乡、村干部商讨,为建设该村的“教师馆”出谋划策。大桥头乡宣传干事汪馨告诉记者,这个“教师馆”投资36万元,包括教师展示墙、教师书画展示等版块,目前布展已基本完成,将在教师节当日开馆。
“一个3000余人的小山村,自建国以来,竟出了86位教师,确实令人惊讶。”大桥头乡党委书记杨力军说,濛桥村各个层次的教师都有,有的在幼儿园任教,有的在中小学、高校任教,比如程晓寅就是香港大学教授。他们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各级名师、名校长,全国劳模、省市级奖项,多得数不胜数。乡里支持该村建设“教师馆”,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引导人们以濛桥这个常山“教师第一村”为榜样,续写翰墨书香的当代佳话,努力为振兴我县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一个小山村,为什么能走出如此多的教师?“以前是为了糊口谋生,如今成了家族的荣耀。”大桥头乡中心小学教师曾金旺的一番话,或许能让我们明白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他说,1981年高中毕业后,他就成了代课教师。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像他们这样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是很吃香的。村里崇善尊师重教的良好村风,让村民形成一个共识:不比钱财比知识,户户以当教师为荣。正是村里这种浓厚“书香”氛围的熏陶,他与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当教师。曾金旺又讲了一件让他至今感动的事:十几年前,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写了一篇题为《我长大了就要成为你》的作文,表达了对父亲、对教师的崇敬。小小年纪,写出了真挚的情感,当时就让他读得流下了泪水。如今,女儿也如愿成了柯城区礼贤小学教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濛桥,祖孙三代当教师的家庭有很多,当教师成了濛桥人代代相传的好家风。今年83岁的退休教师汪文炳,是建国后该村的第一位教师。1957年8月衢州师范速成班毕业的汪文炳,教过的学生中有18人成了教师,他的三个儿子汪辉祥、汪辉土、汪辉寿也当了教师。大学刚毕业的孙女汪竹淋,今年也顺利考上了常山三中的社会老师。汪文炳说,原本孙女上大学时并没想到当教师。“淋儿跟我谈心的时候,我只跟她说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看来,我的话起作用了。”汪文炳开心地笑起来,因为他看到了濛桥村的书香故事仍在继续,就如穿越村中的芳村溪一样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