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统领 深化融合共建
柯城: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柯城: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2017年10月18日 10:43:45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衢州市柯城区委
柯城区是衢州市的主城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柯城面临的城市治理任务日益繁重,区委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以党建大统领、治理大联动为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要求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柯城特点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路子。
一、突出小空间大格局,市区一体创和谐。柯城城区面积不大,但作为中心城区,辖区内组织机构众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在市区一体的大格局下思考推进,做到统起来抓、合起来推。大力构建“党建统领+智慧治理”体系。区委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基层治理作为今年的一号课题,谋划在先、调研在前。专门建立大党建领导小组,大力整合条线力量,主动对接市级部门资源,齐抓共推基层治理。前不久召开的区委八届二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构建“党建统领+智慧治理”大联动机制并作出决定,进一步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市区联动、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街道区域化共建。建立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一月一交流、一活动,加强辖区单位与街道党组织的融合互动,促进资源对接、阵地共享,协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探索“街企合作”“村居结对”模式,打造“乐淘党员之家”“紫荆花联盟”等一批区域党建综合体,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达到1+1>2的效果。全面实施社区多元共治。成立社区“大党委”,吸收市区两级部门单位和党组织、社会资源参与共建,吸纳52名来自市区机关部门、两新组织等共建理事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兼任社区党委委员,36名党员民警兼任居委会副主任,做到大事共商、要事共决、难事共办。
二、突出小政府大服务,集智聚力惠民生。区委始终坚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的理念,克服街道社区编制少、人手紧、事务多的困难,集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办好民生实事。我们推进信息互通,跑出便民服务“加速度”。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全区便民服务(联合)中心建设,线上打造统一的政务办公系统,线下推出党员“跑小二”全程代办套餐,努力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处”。比如,个体户办照时限已从2个工作日缩短到20分钟,办事群众高兴地说“现在20分钟就能当上老板了。”我们推行国家标准,划出志愿服务“硬杠杠”。扎实开展党员进社区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编制《党员进社区服务规范》《点亮微心愿服务流程》等一批核心标准,要求在职党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2小时的志愿服务,把奉献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标准实施4年以来,市区两级1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各类服务6.4万余次,兑现微心愿5万余个。我们汇聚社会力量,打出公益服务“金招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党员创办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扶持培育以省党代表叶兰花命名的社会组织“兰花热线”,跟进建立党组织,搭建“1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的组织体系,吸纳3000余名志愿者加入,8年来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5万余个,“兰花热线”也由“一个人一条线”发展成为“一群人一座城”。在36个社区建立“四点钟学校”,选聘离退休老党员担任负责人、1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为义务辅导员,帮助2260余户家庭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问题,赢得社区居民广泛点赞。
三、突出小网格大治理,群防群治保平安。针对以往力量覆盖不到位、工作有盲区等问题,抓紧抓实全科网格建设,把工作和责任落实到网格,全面加强源头治理。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全区579个网格实现“一网格一党小组”,建立网格党小组“五职责六制度”任务清单,同步推进党的组织覆盖与网格治理。按照“一格一长、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要求,推动党支部书记与网格长“一肩挑”,选配的2863名网格员中党员占85%,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把职责下沉到网格里。抓实党员联户包干制度,要求每名党员就近就熟联系5—10户居民,开展“十必查十必报”活动,做到“人熟、地熟、房熟,情况烂熟于胸”。如衢化街道以党员为中坚力量,借助“衢化大妈”等志愿者服务团队,对出租房分类登记、预警巡逻,排除安全隐患59个,打击清理传销窝点11个,“重点传销街道”顺利摘帽。把问题解决在网格中。坚持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在斗潭片区D级危房腾空解危攻坚战中,区委将22名部门党委(党组)书记下派到“解危网”中担任楼栋长,带领300余名党员干部和2000余名党员志愿者日夜奋战,以真心换民心,仅38天就全面完成1069户危房腾空任务,提前21天完成市委市政府既定目标。
责任编辑:吴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