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南入口的“美妆师”
杭城南入口的“美妆师”
——记杭州之江建设局绿化科科长梅有钟
2016年05月09日 18:30:2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陆遥
梅有钟(左)在工作中
梅科长永远在路上。“5分钟后?我可能已经到下一个工地了,你过了之江大桥再打电话确认吧。”“围堵”梅科长可不容易。5月10日上午10时刚过,在杭州之浦路的工地“堵到”梅科长时,他已经跑了今天的第8个工地了。
梅科长叫梅有钟,是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局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中心绿化科科长,今年47岁。“2004年,我刚转到这个单位的时候,辖区面积还不到10平方公里,如今,整个之江新城拥有包括双浦、转塘在内的156.39平方公里面积。”对于日益扩大的工作量,梅有钟更是责无旁贷,变压力为动力,迎接每一个工程。
自己开车,带着干粮,早晨6时多出发,晚上10时多回家。自去年5月,手上的第一个G20项目启动以来,这就成为了梅有钟的工作常态。“没时间休息,大家也都习惯了。”梅有钟说。
初夏季节,跟着梅有钟来到杭州的“南大门”,已是一派江南园林的标致美景:原本道路两侧的广告牌拆除后,入城口两侧各设置了一面长39米、高4.5米的白墙黛瓦的景观墙;景观墙内嵌巨型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美丽西湖》宣传片,契合江南韵味;而在之浦路两侧,玉兰、红枫、樱花、紫薇、细叶美女樱等10余种植物已种下,一条长约1.6公里的鲜花大道已经初具规模。
作为全市33个入城口改造中最早完成的工程,梅有钟介绍起杭州南入城口来,相当自豪。“因为采取了边拆迁边实施的方法,整治进度非常快,5个多月就完成了任务。拆掉广告牌后,再融入江南园林特色的设计,整体看上去有粉墙黛瓦的感觉,显示屏播放的都是杭州的美景。”梅有钟说,“让大家来杭州的第一眼,就能看到最‘靓’的风景。”
速度虽快,质量却没有落下。“工程自去年6月开始,种植苗木时恰好进入夏季,高温对苗木种植存活率影响较大。整个团队加班加点,晚上也进行施工,争取在7月前完成了大的乔木种植,克服了困难。还给苗木输营养液,加生根剂,并采用遮阳网给树木降温。”梅有钟说,不仅如此,为了提升种植质量,光用土就要填上三层。先铺回填土,再填上种植土,最后铺营养土。据介绍,改造共种植了苗木2600棵左右,时花有2000多方,地被灌木有4万多方,草皮面积有6多万方……
“绿化提升后,这里简直成了花的长廊。”“这个LED显示屏景墙真是高大上。”过往司机都对这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这只是梅有钟完成的一个项目。目前,他手上的峰会绿化项目,加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周边环境提升等项目,光在建工程就有30多个。
熟悉绿化工作的人都知道,绿化不是种植完成就一劳永逸的,还需要大量的维护工作。“年初的那次寒潮,就影响了一大批香樟的生长。”梅有钟说,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重复到各个完工的工地检查绿化状况。为了跑工地方便,买车的时候,梅有钟特意选择了路况适应性更强的SUV,颜色也选择了耐脏的银灰色。以油钱折算,光是在工地之间,平均每个月都要跑三四千公里路。“我们单位几乎每个人都这样。”梅有钟说,和大家比起来,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
采访过程中,这个说自己“不特别”的梅有钟特别忙,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大到重点项目的绿化设计规划,工程招投标内容;小到具体工程的施工材料堆放、窨井盖及时回填等一系列细枝末节的问题,都亟待他一个一个具体落实。
“下一步重点,要抓紧建设之浦路的绿化,争取在6月底前完成。”梅有钟说着,又踩着油门,继续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