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浙江,请听浙里说

2017年07月19日 14:35:43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张磊 胡笛

  东海之畔,巍巍钱塘,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浙江,一个绵密深厚、独具灵性的文化圣地。这里,哲思流丽,人文荟萃;这里,良风美俗,崇文尚德;这里,多元开放,包容并蓄……

  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风厚,千百年来,浙江文化躬耕沃土,薪火相传,弦歌不绝。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建设文化浙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丰润文化滋养。”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文化浙江”战略部署,作为统筹推进“六个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中国梦”指引下,我们将继续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任接着一任干,接力推进文化大省强省战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性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文化浙江,新征程、再出发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新一届省委常委会赴嘉兴南湖重温红船精神,接受革命精神教育,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省委书记车俊说,我们这次前来,目的就是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再谋新篇,更好地扛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站在“八八战略”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秉持“红船精神”,再出发。

  新征程就在眼前。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在6月16日学习宣传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工作部署会上指出,对宣传文化战线来说,根本的就是要紧紧围绕“文化浙江”建设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努力为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广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党代会报告指明了方向。

  “文化浙江”是在怎样的历史节点上提出的?

  葛慧君指出,“文化浙江”是继199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11年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研究部署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目标任务、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文化强省建设纳入“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后,新一届省委立足浙江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新时期全省文化建设的新定位、新目标。

  “文化浙江”的提出,既与党中央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思想充分契合,又与浙江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发展路径一脉相承、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必将在我省文化发展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怎么理解“文化浙江”的内涵?

  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认为,“文化浙江”视野和语境里的建设定位,需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等文化工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理解文化的本质功能和力量,更多关注每一个社会成员内心世界的健康、充实和丰盈,精神境界的广博、美好和强大;全社会文化自觉意识的激发、文化自信心理的培育、文化自强能力的提升、文化复兴目标的追求;全社会文化心理的认同、文化精神的蓬勃、民族集体意识的强化、共同家园的构筑。

  理解“文化浙江”,本次省党代会的代表们亦纷纷建言献策。

  “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尤为重要。”宁波大学党委书记薛维海建言,“浙江精神”衍生出很多“地方精神版本”,新时期应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激励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实现精神富有。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出团结鼓劲向上的氛围。”桐乡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张潘丽则认为要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契机宣传好浙江。

  “文艺精品创作,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就拿戏曲来说,浙江不仅有好多国有剧团,民营剧团也遍地开花,很有活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一级演员蔡浙飞如是说。

  ……

  浙五年·这五年

  从遥远的亘古流淌而来,向遥远的未来绵延而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成就了当代中国,也成就了当代浙江文化建设的发展奇迹。

  一个个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惠民措施落地开花,一场场精神文化盛宴走进千家万户……过去的五年是创造力不断释放的五年,是文化智力不断迸发的五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五年。

  从思想理论建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媒体融合发展到高校思政,从文艺精品创作成绩喜人,到文化产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文化建设,如春风化雨,滋润百姓心田。

  文化向深,理论武装,深入人心。

  这几年,浙江干部爱学习已蔚然成风。省委常委会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培训班、研讨会、读书班等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党委宣讲团赴各地巡回宣讲成为常态,领导干部爱学习、领导干部上讲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社科院和浙江省委重大研究课题“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梦与浙江实践》(七卷本)正式出版,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期全部完成,“红船精神”研究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实践研究等项目入选全国“马工程”重要课题……

  文化向实,虚功实做,久久为功。

  在杭州,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被写入地方法规;温州、嘉兴、绍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112个全国文明村镇、188个全国文明单位

  “浙江好人多”逐渐成为烫金的精神标识,诠释着美好浙江的道德内涵。“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林小娟……“最美现象”已从“盆景”蔚然成为“风景”,成为人人秉持和遵守的“新风尚”。武林大妈、嵊州村嫂、万少华团队,红色志愿一代接续一代,文明之花在江浙大地次第开放。

  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进行,6500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浙江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礼堂之内,唱村歌,赛排舞;礼堂之外,美教化,移风俗。文化礼堂,成为心有所寄、民有所乐的栖息地。

  文化向广,输血造血,产业精进。

  一部反映浙商发展的《鸡毛飞上天》沪上笑傲“白玉兰奖”;一部谍战题材小说《解密》走红35个英语国家和27个西语国家;英文版《甄嬛传》走红国际……

  西湖文化广场、浙江美术馆、浙江音乐学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拔地而起,100多家“城市书房”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文化走亲、我们的村晚,浙江创造性地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在一起,“输血”与“造血”并重,创新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举办各种文体活动讲座、辅导班,让民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华策影视、宋城演艺、华谊兄弟等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国有文化集团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五年来,“文艺浙军”正在逐渐壮大,特色小镇正在蝶变转身,文化产业正在向“万亿产业”迈进……

  文化浙江,

  我们砥砺前行

  如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如何进一步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助力文化产业迈上“万亿”?

  “文化浙江”为我们指引了新的征途。

  近年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成为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贯彻社会生活全过程,做好价值引领,铸文化软实力之魂。让最美人物、最美现象,好家风、好家训,志愿服务融入社会的肌理;让以“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全民阅读之风吹遍浙江的山山水水……

  “要经受住考验,写出好作品,归根到底是要敢于从喧嚣的生活中退出来,从个人拜金的欲望中退出来,退到一个作家应有的沉静中、孤独中,退到万事万物的本真,退到个人灵魂的深处。”作家麦家强调,“文艺浙军”要退到灵魂的深处,写出有筋骨、有温度、有特色的作品。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鼎力助推媒体从相“加”到相“融”,广泛开展对外交流,让浙产剧、浙产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一步延续浙江文脉,铺展一幅壮美的画卷。

  文化产业不能唯经济论,文化商品是特殊的产品,它关乎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灵建设。要不断打造文化品牌,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新的征程,多一部《鸡毛飞上天》,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出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多一项像《浙江文丛》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形成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重大理论成果;多一曲《寇流兰与杜丽娘》,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提振浙江气象……

  未来,浙江文化铁军砥砺前行!

  浙江文化,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文化浙江,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探索、改革、发展,文化浙江是一次文化理念的更新、一次文化自觉的提升,一场文化自信的增强。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建设文化浙江的新征程上,浙江的文化之帆正在铿锵远航,驶向更蔚蓝更广阔的远方!

责任编辑: 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