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一套“诚信体系”治理一个村

2018年07月10日 10:14:26 来源: 常山县委组织部 作者: 钱李源

  “你过来看看,这边放会烂的,那边放不会烂的,这个垃圾分类没分好,要扣5分。”近日,在常山县球川镇黄泥畈村,村里的诚信体系考评组,对村民胡月芳家进行月度考评。因垃圾分类没做好被扣分,胡月芳有些难过,说自己以后一定多加注意。

  今年4月,黄泥畈村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引进“诚信体系”,根据村庄环境、和谐稳定、遵纪守法、推动工作等四块内容、77项细则为村民打诚信分。每月一考评,前后30名名单都要在村口大屏幕上公示。


  “诚信分与评优评先、政策享受、入党入伍、信用贷款等挂钩,排名靠后不但面子上挂不住,还会影响到一些实际利益。”村委会主任周燕清介绍。

  “诚信体系”的推行,让黄泥畈村村风民风悄然转变。党员严森华说起一件事:以前村里收卫生费总会碰到不配合的村民,“诚信体系”推出后,这样的情况变少了。一位曾拒绝缴费的联系户,看到自家诚信考评分排名靠后,主动找他把费用补上了。

  诚信分如此重要,考评就必须公平公正。为了避免“看面子”打分或是“老好人”不敢真打分,黄泥畈村对考评制度作了严格规定。考评组由村两委、联户党员、部分老党员和非党员村民代表组成,党员需回避自己的联系户,扣分事项需拍照“留痕”。同时,镇驻村干部还将不定期开展走访抽查,一旦发现事实与考评结果不符,倒查评分记录。涉及包庇或恶评的党员,当年先锋指数考评将下降一个等次。情节严重的,组织关系将直接转入镇里的整转党支部。

  “‘诚信体系’破解了党员、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常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诚信考评,考核捆绑,唤起群众的参与意识,唤醒党员的主体意识,形成“支部+党员+联系户”的自治结构,该模式即将在全县各村进行推广。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