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深化改革,锚定“法治坐标”
网评 | 深化改革,锚定“法治坐标”
2024年12月27日 14:43:42 来源: 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 作者: 王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扬帆法治海洋,破浪前行正当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锐意进取、砥砺前行,锚定“法治坐标”,以实际行动走好“深化改革”的法治征程。
坚守“法治信仰如磐石”的“无畏”信念,不忘初心,绘好“坚定不移、矢志法治”的“信念坐标”。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回望法治建设的历程,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法治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在挑战与困境中砥砺前行,为法治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法治的初心与使命,以坚定的法治信仰砥砺前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法治教育”筑牢“信念之基”,通过全面深入学、结合实际学、创新方式学,激发内心的法治力量、凝聚法治行动的热情,以满足社会法治需求为导向,提升对法治事业的忠诚度,自觉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法治信念、不偏离法治轨道、不损害法治权威,始终做到绝对忠诚于法治,努力在法治建设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法治信念书写崭新的“时代华章”,照亮法治中国前行路。
磨砺“法治担当显身手”的“勇为”精神,迎难而上,绘好“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担当坐标”。法治之路虽长,行之必达;改革之难虽大,克之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当前,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多样。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法治先锋的先进事迹,通过研读法治建设中的典型案例,激发担当精神,主动到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去磨砺自我,敢想敢干敢创新,鼓足“敢于碰硬”的勇气、“久久为功”的毅力,常怀“责任心”,不断提升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法治建设一线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深水区”、善于打“攻坚战”,准确把握法治建设的规律、科学应对法治挑战、主动推进法治创新,以担当作为的奋斗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法治足迹”。
厚植“法治为民情似海”的“为民”情怀,心系民众,绘好“法治为民、不负人民”的“服务坐标”。法治之力在于民,法治之本在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法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是法治建设的根基,是法治中国前进的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法治为民情怀,牢记党员干部就是人民的守护者,对人民要有“事事放在心上”的关怀与牵挂,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用好法治服务这个“金钥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治问题,办好顺民心、解民困、保民权的实事好事,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认可、是否受益作为重要标准,以“事事放心上”的责任心,想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全力以赴为民解困、为民维权,努力争做人民群众信赖的法治卫士,真正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