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支招“三服务”:如何做到更实、更细、更精准
代表支招“三服务”:如何做到更实、更细、更精准
2019年03月14日 14:29:48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
3月13日,在长兴县画溪街道浙江兴能威科技有限公司内,长兴县税务局雉城税务所的税务人员正在为企业负责人解读最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通讯员 王斌 张泽民 摄
在浙江代表团的审议现场,有一个时间点常被代表们不约而同提起:今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这一天,浙江开启“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三个多月来,各级党员干部回应企业、群众、基层的诉求与期盼,有力地提振企业、群众、基层的信心,“三服务”已是浙江最火热的场景。
“以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以干事创业的实绩交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浙江的代表们找到生动的实践。他们说,让企业轻装上阵、让群众收获满满、让基层活力迸发,考的是作风、是能力、是水平,需要更实、更细、更精准的努力——
奔着问题去:
“哪里困难多就去哪里服务”
“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世方认为,这为眼下“三服务”的继续深入提供了明确目标。
在制造大市宁波,为众多中小企业排忧解难是今年当地“三服务”的重中之重。从前期走访调研后收集和梳理的问题来看,降本减负、高端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等是当地企业最渴望解决的问题。
张世方代表分析,上述看得到的问题中,其实潜藏着更大的诉求——政策和信息怎样精准、及时地到达企业?怎样提供企业“找得到、用得起、靠得住”的生产性和政策类服务?怎样解企业经营发展之惑?
“哪里困难多就去哪里服务,哪里问题集中就率先突破哪里。‘三服务’活动要质量高、效果好,必须方法对路、必须精准务实。”张世方代表认为,从目前实践来看,政府要着力在打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上下功夫,通过搭建更多的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专业资源,以专业的方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针对企业的旺盛需求,宁波建起“一十百千”,即1个市级枢纽、10个实体化县级枢纽、100个左右窗口平台、1000家以上服务供给机构的企业服务平台大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3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张世方代表介绍,市级枢纽“8718”平台取自“帮企一把”的谐音,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小企业精准地知晓政策、获取生产性和政策类服务。
目前,“8718”正聚焦一件事——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来后,如何提升问题解决率?张世方代表介绍说,目前宁波探索了三种模式,对简单的企业个性化问题,通过问题流转到合适的部门,给予解决;对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采取不定期召开重点难题专题协商会的形式,及时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制度设计或者政策突破方面的问题,建立政策研究的储备,在合适的时机或在下一轮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研究,争取给予解决。
据了解,今年截至2月底,“8718”已面向中小企业受理各类困难(需求)1066件,答复办结1051件,办结率98.6%。“优化企业服务,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工作。”张世方代表说,有效回应企业诉求之外,保障政策落地也至关重要,将进一步量化、实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负的举措,推进配套措施的制订出台,确保每条政策都能接地气、易实施。
多为办得好想办法:
“推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浙江各级政府服务意识非常强,政府服务要做‘店小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三服务’中的‘服务企业’,最需要的是弄清楚影响企业经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搞明白了,帮助企业才能帮到点子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在为“三服务”点赞的同时,就深入推进“三服务”提出了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抓住了关键、点出了要害。”连日来,陈宗年代表一直在关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新闻,“‘三服务’正是对总书记要求的回应。我们常说‘不为办不好找理由、多为办得好想办法’,我理解‘办得好’就是要进一步树立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推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陈宗年代表看来,目前对于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是企业经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年,海康威视的发展得益于杭州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环境就是生态,生态好了,自然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集聚一流人才,企业才能够不断突破、成长。”陈宗年代表说。
陈宗年代表认为,引才、留才难是当下民营企业发展普遍遇到的困难。“政府‘服务企业’,重中之中还是要持续打造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此,陈宗年代表建议,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主线,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市场先发优势,进一步吸引包括高端人才在内的一流科技资源,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
陈宗年代表还提到,建议我省持续打造一流科研机构,进一步优化直属高校专业设置,逐步向数字经济等相关专业集聚,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可以考虑进一步突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凸显特色优势。
坚持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
“老百姓的眉头舒展了、生活便捷了,我们的工作就更有动力”
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钟海燕时,恰逢景宁县“‘三服务破六难’百日攻坚大会战”进程满月。她拿到了一张千里之外传来的“成绩单”,并认真地标注着关键词:新建项目累计开工14个;建成惠明茶基地430亩、“畲五味”中药材基地120亩……
“景宁是一个山区县,要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在‘三服务’中,从大局、从长远、从群众立场出发,坚持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钟海燕代表说。
农历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景宁县的每位银行行长都领到了一份考题:如何提高优质企业贷款抵押比例和授信额度?很快,行长们纷纷出实招、谈举措。在景宁县,各方合力为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已经常态化。“我们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民营企业家有更多获得感。”钟海燕代表认为,除了利用好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外,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按下“快速键”。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景宁县自我加压,力争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80天”。
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过程中,钟海燕代表期待看到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今年年初,她到景宁县东坑镇白鹤村调研,一位靠制作畲家咸菜致富的赵大娘向她倾诉道:“谢谢你们,让农家咸菜成了宝,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如今,一位位偏远山村的“赵大娘们”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2018年,景宁县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0元,同比增长10.1%。
“我们不光要关心偏远山区的老百姓种什么,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卖什么、怎么卖的问题。要通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钟海燕代表说,就在上月,“景宁600”精品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正式开门迎客,惠明茶、食用菌、高山干水果、畲药等农产品就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
民生工程建设也是“三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在景宁,按照百日攻坚战进程,浙大一院民族分院新院区将在今年5月完成装修,10月正式启用,当地百姓将在家门口享受大城市的医疗服务。
“老百姓的眉头舒展了、生活便捷了,我们的工作就更有动力。”钟海燕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