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那些不能遗忘的红色记忆

2017年09月07日 17:32:18 来源:剑瓷先锋 作者:

  流光易逝。在年轻人的世界里,革命年代的痕迹也许已慢慢淡出,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爱国情怀、革命精神依然能通过文字再现。“七一”将至,让笔者带着大家走进在革命时代的龙泉,领略革命先辈风采,记住历史,缅怀英雄,激励斗志。

  播下革命的种子

82f1eef7af74b2d3c44462734362407a.jpg

  红军抗日先遣队随军银行旧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在浙西南的一座小城——龙泉,同样如此。随着革命思想的传播,这座原本封闭的山城开始觉醒,在还没有建立红色根据地之前,革命种子就已经播种下了,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史中,“踏风水先生”黄敬斋的故事流传甚广。

  1930年春,以福建省崇安县为中心成立了闽北苏区,同年7月,闽北苏区同赣东北苏区合并,成为浙闽赣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闽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为了扩大苏区范围,播撒革命种子,闽北苏区向我市派出了一名干部,化名黄敬斋,以“踏风水先生”身份为掩护进行查看地形、踏勘交通路线、了解风土人情、宣传革命思想等活动。

  黄敬斋来我市的第一站为距城区10公里的金钟山(现为西街街道新岭、新茶和牛头岭三个行政村交界处)。当时金钟山是龙泉通往福建浦城的唯一要道,距离城区又比较近,便捷的交通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黄敬斋进入龙泉第一个活动中心点。

  住在金钟山“仙娘殿”里的黄敬斋,在当时居住附近的青年季七妹带领下,1年多的时间里几乎跑遍了龙泉。每次出门跟黄敬斋学算命踏风水,七妹渐渐地受到了黄敬斋革命思想的熏陶,萌芽了初步的革命思想,而黄敬斋也将季七妹看作是自己坚定的战友。在临别时,黄敬斋告诉季七妹:“黄敬斋是我的化名,我的真名叫黄仁,是闽北苏区的一名红军干部。”更有趣的是,黄仁为了报答季七妹这一年里帮助自己的工作,走时为七妹取名为季井波。解放后,季七妹就将自己身份证上的名字改为季井波。

  后来黄仁又辗转来到岩樟乡坑源底村,住在一户地主家里,平时经常给为这户地主家放牛的孩子邱有森讲述革命道理。他问邱有森:“有一支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叫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你想去当红军吗?”邱有森受到启发,两年后参加了红军。

  1934年4月以后,在黄仁来龙一年后,闽北苏区红军在龙泉境内的活动逐渐频繁。同年8月底至9月初,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到达龙泉小梅,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抗日主张。9月2日,先遣队离开小梅,由查田溪口跨过龙泉溪,直取八都。9月3日先遣队又沿公路至木岱口村,转山路进入溪头、坑口,在坑口村设抗日先遣队指挥机关,在溪头村设随军银行。4日凌晨,经岙门到达闽北苏区。红军抗日先遣队在我市行动中,决断迅速,定位准确,很有可能事先就有龙泉相关行政地理资料,而这些资料,与红军干部黄仁在龙泉境内的长期活动不无关系。

  1934年9月至1935年3月,闽北独立师等红军部队经常在闽浙边境的龙泉西部一带活动,建立了交通站等,提高了龙泉人民的革命信念,为龙泉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龙泉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慢慢燃烧起来了。

  打响龙泉革命第一枪

7bcb29869c8d4c3b9a66595b9c5920b8.jpg

  红军挺进师师部会议旧址——金铭大院

  革命的基础渐渐扎实,武装革命的枪声终于打响。1935年2月,天色晦暗,群山清冷。挺进师从江西上饶灵山出发,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到达闽北崇安县坑口村,会合了洪家云率领的红三团,并在坑口组织部队进行了半个多月的军事政治训练。为了统一领导,挺进师成立了由刘英、粟裕、方志富等九人组成的政治委员会,并且将部队分为三个纵队。3月23日,挺进师经过浦城马迹等乡村,25日翻过马迹岙进入浙江境内的龙泉宝溪乡地域。这里奇峰叠起、异草遍布、古木参天。

责任编辑:马美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