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国企案例展播(17)浙能基金丨“清联鑫”激活廉动力,构筑国企基金“廉生态”

2025年01月14日 15:31:34 来源: 浙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

背景

浙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基金”)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性、财务性投资的主平台和新能源“一体两翼”发展的主抓手之一,重点聚焦集团主业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新能源平台合作,扩大能源合作朋友圈,强化产业协同,实现双向赋能发展。

在浙能集团、金融板块的指导支持下,浙能基金已完成构建多层次、全周期的产业投资基金群,当前管理基金规模22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累计实现管理利润近24亿元。

浙能基金坐落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当前金融行业进入改革深水区,在强监管严监管的背景下,国企基金“募、投、管、退”各项工作均面临新的挑战。区别于体系内外的投资机构,如何平衡传统的程序合规与市场化的高效投决之间的关系,如何贯彻落实精益投资理念、持续寻找优质标的都是浙能基金永远的课题。此外,面对金融行业频繁的前中台出差与精简的大后台管理,如何保持监督的及时性、精准性,是浙能基金纪检工作的突出难题。

直面挑战,浙能基金坚决贯彻落实浙能集团“最小清廉单元”示范点建设要求,推动“清廉浙能”建设向最小颗粒度深化细化,在金融板块“勤廉金融”建设工作的指导下,结合浙能基金实际,创新打造“最小清廉单元”模式,实现企业改革发展和清廉建设同频共振。

组织参观“江南第一家”廉政教育基地


简介

自2022年底部署实施“最小清廉单元”试点项目以来,浙能基金结合投资业务进展,持续优化完善措施,通过制度建设、清单管理、信息化开发等手段,固化经验做法,总结提炼特色,于2024年初建立“清联鑫”特色品牌,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外延。

“清”有三“水”,一“水”清在员工品行端正、志趣高洁,二“水”清在项目流程规范、研判客观、决策科学、交易阳光,三“水”清在依法治企、合规兴企、清风润企。“鑫”亦有三“金”,一“金”代表公司众多典型矩阵式项目组中的单元,二“金”代表金融服务能源主业的使命,三“金”代表打造国企私募股权基金“金名片”。“清联鑫”将清廉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助推公司风险防控“三道防线”建设,进一步应对业务、合规、道德等三大风险,强化全员廉洁从业意识和风险合规意识,逐步构建习廉于常、植廉于心、践廉于行的企业氛围。

浙能基金员工在清廉茶馆聆听廉政讲座


做法

动态矩阵式架构,监督高效精准

浙能基金牢牢把握“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密切关注能源行业政策动态和改革导向,深挖潜能拓展市场,密集获取项目资源,平均每月研判项目超30余项。为了紧密跟踪项目进展,公司在每个项目立项后,立即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根据项目需求迅速调配人员和资源,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为了更好地匹配项目运作机制,纪检机构创新搭建动态矩阵式“最小清廉单元”,将每个项目小组作为一个清廉单元,以项目小组的生命周期作为“最小清廉单元”生命周期,把有限的人力、监督、决策等资源,集中投入到现有重点项目。项目小组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主体单元,项目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岗双责”,每个项目设置一名廉政监督员,严格落实公司纪检监督各项要求,开展项目全过程监督,实现扁平化管理,高效沟通,精准监督。

召开“最小清廉单元”启动仪式,向“最小清廉单元”示范点项目小组授牌

层层沙漏式防控,筑牢安全防线

浙能基金投资领域包括新能源资产、高端装备制造、能源科技等,投资阶段涵盖早、中、晚期,项目种类、投资方式各不相同,风险复杂多变,“全员风控、全过程风控”是浙能基金的必然选择。浙能基金深度结合“三道防线”建设,建立层层沙漏式的防控机制。

投资前台部门作为第一道防线,在项目获取、尽调、谈判的过程中,系统识别、评估、应对政策、市场、财务等风险,严格筛选优质项目。风控等中台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紧跟项目一线,独立出具《项目风险审核表》《风险等级评估报告》《项目风险闭环跟踪表》等意见,为项目开展全方位体检,客观评价项目可行性,推动风险关口前移。后台监督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重点针对廉洁承诺、谈判记录、跟投路演等重点环节,通过设置廉政监督票等方式,对前两道防线的执行情况和风险闭环情况进行再监督。

公司项目退出工作小组在阳光交易室中进行操盘

业廉互促式融合,监督嵌入全流程

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浙能集团亦制定发布了相应的责任制考核机制,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依法治企、履职监督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对核心业务的监督是纪检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浙能基金而言,投资就是立身之本、安身之命,是公司行稳致远的基石。

浙能基金紧抓公司核心业务,依托“最小清廉单元”矩阵式的架构,发挥责任主体作用,以项目小组为单元有针对性地开展纪检工作。在纪检重要文件精神需要学习传达的时候,项目组可结合项目实际,在出差地开展学习教育。在项目处于关键节点或风险易发阶段时,项目组组长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提醒教育等方式,跟踪人员思想动态,督促小组成员务实工作、严控风险。在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时候,廉政监督员及时与纪检机构沟通汇报,纪检机构严格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为项目小组敲响警钟。

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培训,执行董事与青年员工谈心谈话


成效

项目监督全覆盖。截至目前,浙能基金共成立“最小清廉单元”56个,当前重点对27个项目开展廉政监督,共形成投资监督票56份、商务谈判记录230余份,形成项目廉政资料超410余份,建档率100%。同时,将廉洁从业承诺、商务谈判等关键节点监督纳入到自主研发的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智能化分析、提示、预警。建设阳光谈判室、阳光交易室,对项目核心条款谈判、项目投资退出交易操作等高风险环节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录屏,推动行权轨迹全程留痕可溯、审批把关层层设防、管理监督精准聚焦,系统防控日常行权履责中的各类风险。

夯实“最小清廉单元”建设清单化措施

廉洁意识逐步提升。自成立以来,浙能基金共获取项目源超2000余项,达到立项审查深度仅110余项,在“清联鑫”各项举措的助力下,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28项,其中多个项目顺利退出,并有多个项目成功上市,所有投资项目运作均稳定良好,未发生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自“最小清廉单元”建设以来,共以项目小组为主体开展廉洁教育64次,其中以案示警等警示教育28次,各类谈话78人次,未发现人员违纪违法或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

合规管理不断加强。“清联鑫”品牌是浙能基金在新形势下推进国企党的建设与公司投资经营工作“双融双促”的积极尝试,也是公司构建大风控大监督体系,不断加强依法治企和合规管理的重要举措。公司通过将相关投资监督的流程与支撑文件嵌入到《投资管理办法》等制度中,梳理形成项目廉政档案、问题整改汇总表等资料清单,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针对廉政监督措施设置流程强控,推动“清联鑫”品牌制度化、清单化和数智化走深走实。浙能基金合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投资业绩和行业影响力持续获得业界关注和认可,先后荣获财新“2022—2023年中国新能源领域活跃投资机构二十强”,融中“2022—2023年中国新能源领域最佳国资投资机构”和“2023—2024年中国新能源领域最佳投资机构”等奖项。

今后,浙能基金将结合公司业务发展,不断拓宽“最小清廉单元”的深度和广度,在项目募资、基金组建、项目投后管理和退出等环节,持续铺开“最小清廉单元”,丰富“清联鑫”品牌内涵,实现投资全业务环节、全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


责任编辑: 朱思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