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党建网

zjdj.com.cn

凝聚向上的力量

一丝一缕织出中国风

来源: 综合浙江日报、中新网、新蓝网 作者: 2017年07月03日 18:06:47

  “我们制造的丝绸,不仅仅是杭州的丝绸,更是世界的丝绸,因此我们打造的产品代表的是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今年4月28日,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在杭州举行的“全球浙商金奖报告会”上如此表示。

  从APEC会议,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再到G20杭州峰会……万事利丝绸一次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丝绸文化的唯美内涵,成为一个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

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

  彰显“杭州气质”

  西湖在哪?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人们所熟知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现在,最好、最漂亮的西湖可以被“印”或“画”在丝绸上。

  包含杭州元素的丝绸印花或许是丝绸企业的传统选项,但要在前面加上“最好”“最漂亮”这样的定语,万事利集团要完成的是全新的技术跨越。

  从0到1。上世纪90年代,万事利从设备选型、工艺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起步,拿下当时丝绸产业链中难度最大的环节——传统丝绸印花技术。然而,这项传统技术也有劣势:30多道生产工序,只要有一道出现纰漏,产品就沦为次品。更麻烦的是,由于工序原因,整个生产流程会产生污染。

  丝绸的美妙不能仅止步于产品,更要让生产流程也符合“杭州气质”。2008年,万事利引进当时还算是新型实验性技术的数码印花技术。相比传统工艺,数码印花技术不仅可以弥补其工艺流程长、技术难度高、能耗高、污染大的缺陷,更重要的是,数码制作下的丝绸产品精度更好、色彩更丰富,能迎合更为高端时尚的消费需求,也可以灵活实现小批量的个性化定制。

  不过,这项技术与传统印花的原理完全不同,如何通过墨水的混色逼真呈现与实物接近的色彩和图案,如何确保不同机器间印出的产品不存在色差,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改进分色技术、调整喷印参数、筛选墨水、设备改造……从1到2,这次的技术跨越是一次全新的旅程。

  95%,这是万事利树立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新坐标。2014年,万事利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团队进行合作,成为国内首家在纺织品数码印花全过程中实施色彩管理的企业——通过技术攻关,产品的色彩还原度已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借助这一领先技术,产品设计稿所呈现的图案和色彩,基本可以实现“复制”。在这个过程中,万事利也逐步完成了传统工艺的淘汰,现在,工厂年产丝绸印花织物可达900万平方米,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却只有传统印花的十分之一。

  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青花瓷、凤凰、蝴蝶,或者是敦煌石窟里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这些命题不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运用国际化手段,中国文化可以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屠红燕看来,同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样,中国丝绸也需要一个新的形象,让丝绸文化当中所体现的中国元素升级为国际化元素。

  去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当一场以西湖水为舞台的文艺演出掀起的“最忆是杭州”情意正浓时,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已经有人盯上了观演嘉宾手中的物件:蓝绿色的丝绸收纳包,居中一颗中式琵琶扣,再加上里面一块质地柔软的丝帕,也是万事利出品。随着峰会落幕,万事利的丝绸效应正不断升温发酵:与中国邮政合作的盛世繁花二十国G20明信片和丝巾套组卖到脱销,实体展销厅与“G20”相关的丝巾纪念礼稍晚一会儿就没了现货……

  这是丝绸元素在国际盛会上最彻底的一次“渗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下榻的酒店房间中,丝绸床品、丝绸睡衣、丝绸艺术品摆件等传统元素随处可见。西湖国宾馆的迎宾厅外,两扇八角形屏风运用乱针绣技艺,展现国宾馆内一角和雷峰塔两处自然美景……据了解,此次G20杭州峰会上,运用到丝绸元素的产品遍布会场的角角落落,能有上百种。

  在万事利为G20杭州峰会打造的一款丝巾纪念礼中,设计团队对中国传统凤凰的形象进行再创作,整体色调也采用最传统的红色、黄色,凤凰立于冠顶,再将宝石、凤坠、珠饰等元素点缀其间;另一款丝巾则运用全球流行的经典玫瑰元素,大小玫瑰以星点状呈现在高级灰的高雅主色调上,展现出韵律、动感和生命力。万事利峰会纪念礼设计师李敏侠告诉记者,为确保纪念礼的高水准,万事利集结了集团中法两地的设计、材料、工艺、生产线等环节最优秀的资源,仅丝巾项目就投入4个设计组、30多名设计人员和100多名技术匠人。

  万事利也完成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西湖国宾馆等场馆的相关礼仪、服务人员的8款服装设计。“峰会对服装设计提出了几个具体要求:简洁、端庄、江南水韵,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式立领、古典一字型盘扣等中式元素。”万事利华服部总监沈霞介绍。比如,在主色调为灰、蓝色的奥体中心主场馆,服装设计就采用传统山水色调。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380套服装上既有手绘,也有手绣工艺。”她说,按照高级定制服装的标准,每件真丝衣物在机器裁剪后,仍有四成的工序需要手工完成。肩膀上的一幅西湖山水,需要手绘3天;一个小小的手绣细节,也要用上苏杭大师们20天的“专注”。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杭州,丝绸也恰如其分地彰显出它的“国际范儿”。每一件包含丝绸元素的物件现身于盛会,都成为古今中外元素的又一次交融。对丝绸的传承不止于此,创新亦不止于此,以杭州为新起点,丝绸的国际旅行又一次启程。

责任编辑: 林庭宇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图片地址